一、形势研判
受宏观经济下行压力的影响,地区轻工业增速下降、效益下滑、企业经营困难等问题比较突出。但是由于地区轻工业构成中农产品加工业的比重大、原料品质好、产品刚性需求的特点明显,依然保持了中高速增长。总体看,地区良好的光热水土以及洁净空气等资源优势,造就了一大批品质优良的农副产品资源,这些资源为地区轻工业的绿色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拓展了广阔空间。
目前,地区轻工业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外在问题主要是远离内地大市场,营销成本偏高,竞争力不强。截止2014年,地区轻工业332家,轻工业总产值79.77亿元,规模以上企业62个,占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4.6%。规模以上轻工业总产值67.2亿元。按行业分类:农副食品加工业155家,食品制造业21家,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35家,纺织、服装、皮鞋等38家,木材加工、草制品、家具等26家,造纸和纸制品、印刷等33家,其它24家;轻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原盐2.3万吨,大米2万吨,小麦粉22.28万吨,精制食用植物油16.03万吨,饲料13.18万吨,成品糖2.23万吨,干制红枣0.7万吨,乳制品12.5吨,罐头2.4万吨,方便面92吨,饮料酒2.57千升,软饮料8.96万吨。塑料制品3.48万吨,纸制品9.23万吨,人造板6.34万立方米,家具6840件。地区轻工行业重点在纺织、油脂加工、果品加工等行业。地区轻工业由于受制于营销成本高等因素,一些行业产能过剩、一些行业加工不足,大多数产品需要出疆销售,因此地区轻工业机遇和挑战并存。
二、发展目标
2016年,形成有独特区域优势和良好市场竞争力的食
品工业产业链和产业集群。特色农产品、特色林果产品和畜产品精深加工率达到50%以上。甜菜糖、番茄制品、生物提取制品、乳制品、软饮料、葡萄酒、特色果蔬、牛羊禽肉产品、高档粮油等产品的品牌影响力、产业竞争力、市场占有率显著提高,形成产业优势和特色经济优势。
三、工作思路
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为统领,坚持理念引领、问题引领、实践引领,围绕把农副产品加工业打造成重要的支柱产业和加快传统轻工业转型升级两大任务,以就业为第一目标,创新产品、创新业态,完善农企利益连接机制,不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优化结构、加快发展、服务三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一是创新发展。抓创新、抓品质、抓品牌,不断创造新供给,提高有效供给能力和供给质量。
二是协调发展。正确处理好行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努力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三是绿色发展。充分发挥地区优质农产品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绿色农产品加工业。
四是开放发展。依托“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优化资源配置,积极打造开放型的发展格局。
五是共享发展。积极支持以传统手工业为代表的民生工业发展,吸纳广大群众充分就业和创业,实现共同发展。
四、重点任务
1、加快轻工产业平衡发展
--粮油加工业。粮食加工以小麦、玉米、马铃薯深加工为重点。积极发展玉米油加工,积极利用外资,开发方便食品、变性淀粉、多种食品专用油脂及专用粉、植物蛋白、低聚糖、膳食纤维、异黄酮等高附加值产品,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肉禽加工业。鼓励企业采用现代化屠宰加工设备,重点发展面向城乡市场的放心肉、冷鲜肉和熟肉,以及面向中亚市场的分割肉系列产品,增加肉制品的分割品种,扩大产品品种数量。大力开发非常规饲料和特种动物饲料,实现饲料工业与畜牧殖业的协调发展。
--乳品制造业。加强奶源基地建设,提高奶源质量,全面推广机械化挤奶和分散饲养集中挤奶的模式,积极研究开发“有机奶”、“免疫奶”等营养性乳制品和高附加值乳制品,增强国内外市场竞争能力。
--特色林果加工业。建立比较完善的特色林果贮藏、加工体系,开发果冻、果片、果酱、果粉、果醋、果酒等系列产品,形成以红枣、核桃、葡萄、白杏加工为主的精深加工产业区,使林果综合加工能力达到总产量的30%以上。
--饮料制造业。充分利用地区丰富的林果资源和水资源,大力培植名牌产品和加强原料基地建设,使饮料工业成为地区轻工行业的新经济增长点。
--酿酒业。控制总量,调整结构,实施普通酒向优质酒转变、高度酒向低度酒转变、蒸馏酒向酿造酒转变、粮食酒向水果酒转变,进一步提高品牌价值和市场占有率。
--蔬菜加工业。调整品种结构,推广无公害、无污染果品、蔬菜基地建设,提高产品附加值,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2、加快发展绿色食品工业。为落实自治区八届十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把农副产品加工业打造成为自治区重要的支柱产业,加快地区绿色食品工业发展,按照自治区即将出台的“自治区加快食品工业发展意见”,制定符合地区实际的加快食品工业发展实施意见。
3、大力推进特色林果加工业发展。地区围绕核桃、红枣、杏等大宗林果产品精深加工,把培育龙头企业与外引内联结合起来,使林果产品的资源优势加快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成为重要的富民产业。
4、加快马铃薯等主食加工业发展。加大扶持力度,逐步培育和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主食加工产业集群及一批水平高、带动力强的主食加工示范企业,加快促进农产品加工增值和消费升级。
5、开展食品工业创新工程和强基工程。在烘焙食品、乳制品、肉制品、方便食品、休闲食品、饮料行业广泛开展创新工程和强基工程,以市场为导向,着力研发新产品,创新经营业态,提高产品品质,确保食品安全,提高市场占有率。
6、积极发展秸秆综合利用产业。以新和、阿瓦提作为秸秆综合利用示范试点,积极鼓励和支持其它县市场开展秸秆综合利用,通过饲料、制浆、生物提取等产业化应用,变废为宝,使之成为增加农民收入、减少农村污染的重要的循环经济产业。
7、加大传统手工业等民生工业支持力度。实施“民生工业促进就业倍增计划”,培育1-2个民生工业示范基地,建设1-2个民生工业公共服务平台,继续加大对工艺美术大师的扶持力度以及员工职业技能培训力度。
8、支持生物发酵产业快速发展。地区具有发展生物发酵产业的有利条件,也具备快速发展的产业基础。面对污水处理等环境约束问题,积极研究节能减排的鼓励措施,帮助企业克服瓶颈因素,继续保持较快的发展势头。
9、支持罐头产业做优做强。罐头产业是农产品加工和食品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量大面广。要继续加大罐头产业新产品开发力度,鼓励行业自律和行业整合,使之在带动农民就业增收和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10、继续抓好困难企业解困脱困工作。2016年在番茄、制糖和植物油加工等行业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整合淘汰过剩产能。继续推进“限产保价”等行业自律工作。积极争取政策支持,进一步理顺农企利益连接机制,形成种植与加工一体化的生产经营模式。
11、进一步加大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力度。一是加强自治区节水器材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鼓励和支持地区节水器材优质产能走出新疆,向区外和周边国家转移;继续加大对农膜污染的综合治理工作,加强农膜回收利用方面的技术研发,提高产业化应用水平。二是支持地区以林果业为主的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充分发挥自治区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形成大企业与小企业分工协作、互利共赢的发展模式。
五、保障措施
(一)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一是争取对农产品精深加工(包括食品)产品的铁路运输给予一定补贴,公路运输给予“绿色通道”政策;二是进一步加大“短平快”资金的支持力度。探索建立产业发展引导资金;三是加大对各族群众在手工地毯、民族刺绣等技能培训力度;四是对地区农产品加工企业(食品工业)工业用电参照园区电价执行;五是在内地交通枢纽地区建立几个地区农产品加工大型集散地,方便地区企业实现异地精深加工的转换和营销。
(二)加强经济运行监测预警工作。一是定期召开经济分析会,进一步完善经济运行分析制度;二是着力抓好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生产要素协调工作,突出做好资金、运输等生产要素的协调工作;三是加强番茄、甜菜价格形成机制的研究,努力避免“买难”、“卖难”等大起大落,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三)着力抓好技术创新工程。做好轻工新产品、新技术等科技项目的立项论证、验收工作;做好“产学研”项目、各类创新项目的审查推荐工作;加强品牌建设,推进名牌战略,实施名牌效益,做好2016年新疆名牌产品轻工产品的申报工作;继续加强标准化工作,做好轻工行业标准化工作和企业标准的归口管理工作。
(四)加强轻工业公共服务平台和人才队伍建设。积极筹划和实施轻工行业专业服务平台建设,不断提高节水器材行业公共服务平台的运行质量;鼓励和支持各行业协会发挥自身优势,开展专业岗位培训、技能培训及岗位练兵竞赛等活动。
(五)用好产业援疆机制,实现互利共赢。充分发挥地区资源优势,主动开展与援疆省市对接,加大项目推介力度和招商引资工作力度,积极协调重点项目建设中的土地、融资、环保等问题,确保轻工业投资持续快速增长。
(六)继续开展“四型两化”机关建设,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努力营造机关学习氛围,积极开展行业研究。坚持做好年度行业发展报告和行业课题研究,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积极为行业发展建言献策,更好的服务行业发展。
(七)认真完成地区轻工业“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以“建设丝绸之路核心区”为契机,加快地区轻工产品加工产业集聚区发展,用好“两种资源”、“两个市场”,进一步提升地区轻工业对外开放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