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十三五”时期,是温宿县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顺利实现的关键时期,是全面深化改革、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攻坚时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县、从严治党、维护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重要时期。为了充分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本规划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十三五市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改革创新的指导意见》和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对规划改革创新的总体要求,编制《温宿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规划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目标,找准中央、自治区、地区要求,温宿县实际和人民群众期盼的结合点,以新视野认识新常态,以新谋划推动新作为,为抢抓新机遇扎实做好县域发展的顶层设计。
《温宿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是在全面总结温宿县“十二五”时期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内外部环境变化,准确把握温宿县所处的发展阶段和前进方向编制而成。《规划纲要》内容主要涵盖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思路、指导原则、发展目标、空间布局、重点任务、重大项目和重大举措等,是全县各族人民未来五年共同奋斗的纲领性文件。
温宿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
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第一章立足新起点抢抓新机遇迎接新挑战
第一节砥砺前行成就显著
“十二五”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挑战,温宿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和落实中央和自治区、阿克苏地委、行署各项决策部署,以跨越式发展和社会长治久安为使命,紧紧围绕“一个中心”,贯穿“一条主线”,实施“六大战略”,推进“一城四园、四大基地”建设,加快实现“六大重点突破”,深入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大力调整经济结构,着力构建特色优势产业体系,推进新型工业化、农牧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发展,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坚决排除境内外“三股势力”的破坏干扰,带领全县各族人民解放思想、艰苦奋斗、拼搏进取,推动了国民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发展,为“十三五”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社会稳定局面得到巩固。……略。
综合经济实力稳步提升。“十二五”以来,温宿县主要经济发展指标保持了较快增长,综合经济实力呈现稳步上升趋势,处于经济增长较快的时期。2015年,预计全县生产总值达到53.78亿元(按当年价格计算,下同),年均增长13.15%(按可比价格计算,下同);人均GDP预计达到20342元,是2010年的1.6倍;预计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34亿元,年均增长19.7%。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态势良好,现代服务业逐渐繁荣,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预计2015年实现工业增加值5.7亿元,年均增长14.36%,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53:21:26调整为2015年的40.5:19.5:40。
优势特色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实现新的突破。立足产业优势,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坚持“增粮、调棉、优果、兴畜”总体思路,深化农业结构调整,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实施粮食保障工程,落实粮食面积56.79万亩,年总产量31.24万吨以上,粮食取得连年丰收。特色林果业主导产业地位进一步增强,122万亩林果基地得到进一步巩固与提升,果品年产达到31.7万吨。实施增草、增畜、品种改良、市场保障、疫病防控五大工程,有效提升畜牧业规模质量。设施农业、休闲观光农业建设规模不断扩大。新型工业化产业体系不断完善。不断加强“一城四园”平台建设,温宿产业园区获批自治区级园区;温宿自治区农业科技园区获批自治区级园区,并成功申报国家级园区。“十二五”期间,新增32家以上农副产品加工企业,绿色有机食品(农副产品)加工业规模持续扩大,产业链不断延伸;新型建材产业发展迅速,新增产能不断扩大;纺织印染家纺产业加快发展,民生产业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加快煤炭、花岗岩、盐岩、铁矿、铀等矿产资源勘探开发步伐,进一步推进石油天然气化工产业发展,水电、光伏发电等清洁能源基础产业加快推进;积极推进碳硅镁多联产产业及装备制造业发展;园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商贸物流、文化旅游快速发展,现代服务业发展呈现新活力。以天山托木尔成功申报世界自然遗产为契机,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宣传营销,丰富旅游产品,旅游消费持续升温。倾力打造新城区商业经济,以汽车销售为代表的商品消费已成为拉动消费品市场的主导力量,积极推进健康服务业、养老服务业、电子商务、金融业、特色农副产品物流业的大发展,南疆四地州开放的物流中心地位基本确立。
基础设施支撑力显著增强。“十二五”期间,预计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80.4亿元,基础设施布局和服务功能不断完善,基础保障能力稳步提升。水利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已完成小石峡水库、台兰河地下水库主体工程,实施台兰河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农业高效节水、农村安全饮水、中小河流治理、内陆河综合治理、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牧区水利示范、山洪灾害预警预报等项目的建设,完成了325.3公里防渗渠、33.49万亩农业高效节水、19.6公里防洪堤的建设,实现对水资源的有效调控,干、支、斗渠三级渠道防渗率达到49%,有效提高了县域河流防洪能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建成以公路为主体,铁路、航空为支撑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截止2015年,公路总里程达到2649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09公里、国道110公里、省道26公里、县道249公里、乡道904公里,22个乡(镇)场通柏油率达100%,104个行政村已通油路91个,通柏油率达87.5%。能源建设不断加快。小石峡水电站、多浪一、二级水电站、塔格拉克一、二级水电站、托什干河北岸(二级)水电站建成投产发电,台兰河“一库五级”梯级水电站已建成投产三级,日月辉光伏投产运营,总装机39.2万千瓦,年发电量近13亿千瓦时以上。投资5353万元,新建220千伏变电站1座,110千伏变电站3座,35千伏变电站11座,全面完成温宿县域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和无电地区电力建设任务,解决21383人无电人口通电任务。信息化水平逐步提高。光纤通讯网络覆盖面不断扩大,3G业务全面覆盖,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和电子商务信息平台建设加快推进。
新型城镇化建设全面推开。以“阿温同城”战略实施为契机,逐步建立县、乡、村规划编制体系,完善老城区公共设施配套,加快棚户区改造步伐,提升老城区居住生活品质,培育壮大新城区优势产业,实现产城融合、宜居宜业,促进产业化与城镇化良性互动。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县城供水二期、生活垃圾处理、供热管网、人行道、公共交通站点改造工程。城镇供水普及率达99%、污水处理率达80 %,燃气普及率达80 %,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处理率达95%。加快推进生态园林城市建设,投入城乡基础设施资金4.933亿元,完成姑墨广场、龙泉河景观带、新老城区排水管网、天然气入户和新城区道路“三纵八横”等基础设施新建及改造工程,建设完成新老城区道路绿化工程,城区绿地总面积达275.6公顷,城镇建成区绿地率达31.1%。农林牧场改制等重点领域改革有力推进,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
民生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人民生活质量大幅提升。坚持民生优先,实施多项举措,大力改善民生,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2015年,预计全县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0342元,年均增长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3509元和14499元,年均增速分别达到10.64%和15.08%。城乡居民居住条件明显改善,“十二五”期间,新建安居富民房17297户,完成棚户区改造2637户、廉租房9240套、公共租赁房4021套、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安置房720套。就业再就业工作扎实推进,多渠道实现城镇各类人员就业11622人,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近6万人次,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3.9%以内,“零就业”家庭始终保持24小时动态消零。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实现农村低收入贫困人口脱贫1729户7836人,贫困人口年均增收800元以上,返贫率控制在4%以内,实现稳定脱贫。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9.8%,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完成扩面任务的100%,失业保险完成扩面任务的100%,工伤保险完成扩面任务的100%,生育保险完成扩面任务的100%。
社会公共事业全面发展。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稳步推进,“双语”教育积极稳妥发展,教育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全县中小学适龄少年、儿童入学率分别达99.76%和99.86%,中小学生辍学率分别控制在0.24%和0.02%以内。科技支撑能力不断增强。实施2个科技富民强县工程,1个自治区级科技富民强县项目,75个科技兴县项目,31个自治区、地区重大科技专项和重点科技项目,建立了温宿自治区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和核桃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各1个,建立1个国家级科技特派员创业链和科技特派员示范基地(核桃),新发展科技信息服务网络10个,大力推进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现代文化引领成效明显。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抓好“农牧区百日文体活动”和“百日广场文化活动”以及“送文化下乡”活动,进一步完善乡、村图书网点,建成农家书屋点97个,加大文化户培养力度,加强四级文化网络阵地,发挥好基层文化站作用。巩固提高“村村通”、“户户通”建设,广播人口覆盖率达到99%,电视人口覆盖率达到98.5%。县广播电视中心全面实现数字化、网络化发展。公共卫生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加大公共医疗卫生基础设施投入。县人民医院已完成标准化建设,配备相应设备已投入使用,完成乡镇、管理区卫生院以及157个行政村卫生室新建和扩建任务,艾滋病、结核病等重大传染病及地方病防控工作扎实推进。
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强化生态治理,加强防护林建设,做好湿地面积和自然保护区维护,强化农田林网构建,全县林业面积达310万亩,其中公益林176.85万亩,防护林12.8万亩,森林覆盖率13.09%,各类型湿地面积达2.08万公顷。塔里木河上游绿色走廊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取得显著成效,下游生态环境劣变趋势得到缓解,加大托木尔峰国家级自然生态保护区的修护,沙漠化严重区域开展生态修复工程,缓解了生态致贫趋势。加强生态保护工作力度,加大污染减排、节能降耗工作力度,“十二五”期间,四项主要污染物总量均达到国家标准控制指标范围内,生态环境质量基本保持稳定,绿洲生态环境质量有所改善。
融合发展取得实效。加强统筹协调,深化金温两地合作,对口援疆工作进一步深化。“十二五”期间援建项目66个、援助资金49495万元。全面落实安居富民工程建设、定居兴牧建设、基层基础设施建设,就业和民生援疆工作成效显著;产业援疆迈入新的进程,智力援疆和干部援疆持续推进。采取多项措施,加快阿温同城化发展步伐。完成3.7公里温宿机场大道一期建设、5.1公里阿温大道通车及排水贯通,县城西侧截洪区改造设计,基本实现阿温的乡间道路、城市道路逐步相连、相通。加快大学城建设,进一步完善阿温学校、医院、高档社区同城城市服务功能。深入开展阿温工业、旅游业资源整合与合作,优化“四园”产业布局,推进阿温旅游环线建设,促进两地产业融合发展。高度重视国防和部队建设,加强与五团、六团的联合协作,全力支持境内油气勘探开发,强化交流沟通,促进互融共进,开创了军地、兵地、油地共融发展的新局面。
“十二五”规划主要指标实现情况 |
指标类别 |
指 标 |
2010年 |
规划目标(调整后) |
实现情况 |
2015年 |
年均增长(%) |
2015年 预计值 |
年均 增长(%) |
经济增长 |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
25.18 |
53.6 |
13.1 |
53.78 |
13.15 |
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亿元) |
1.77 |
3.7 |
15.9 |
4.34 |
19.7 |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亿元) |
19.7 |
74 |
30.3 |
82.4 |
33.35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
2.8 |
15 |
38.9 |
11.31 |
32.15 |
经济结构 |
三次产业结构(%) |
53:21:26 |
41:21:38 |
|
40.5:19.5:40 |
|
工业增加值(亿元) |
2.9 |
5.7 |
14.36 |
5.7 |
14.36 |
民生改善 |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
14166 |
28569 |
15 |
23509 |
10.64 |
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元) |
7183 |
17500 |
20 |
14499 |
15.08 |
初中生升高中入学率(%) |
99 |
85 |
|
96 |
|
每千人拥有医生数(人) |
|
1.24 |
|
3.15 |
|
城镇登记失业率(%) |
3.8 |
3.8 |
|
2.19 |
|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稳定参保率(%) |
|
≥95 |
|
≥95 |
|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 |
|
99.8 |
|
99.8 |
|
可持续发展能力 |
人口自然增长率(‰) |
11.01 |
14.42 |
|
13.39 |
|
森林覆盖率(%) |
|
10.8 |
|
13.09 |
|
城镇建成区绿地覆盖率(%) |
|
|
|
31.1 |
|
万元GDP能耗降低(%) |
|
|
|
控制在地区下达指标内 |
|
消减化学需氧量(吨) |
|
1047.6 |
|
|
消减氨氮量(吨) |
|
106.4 |
|
|
消减二氧化硫量(吨) |
|
203 |
|
|
备注:生产总值、第二产业总产值、第三产业总产值、工业总产值等主要经济指标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2015年数值都是预计值。 |
第二节主动作为乘势而上
“十三五”时期,面对复杂微妙的国际形势,经济新常态的国内形势,在中央一系列治疆方略、差别化政策有力实施的阶段,机遇与挑战并存,但是机遇大于挑战。温宿县总体上处于经济社会实现新的跨越式发展的“黄金期”。
“丝绸之路经济带”区位优势将进一步凸显。温宿处在新疆南北交通大动脉的优势区位,穿过县境的国道314线、高速3012线和南疆铁路是南疆最重要的东西向交通动脉,尤其是 “十三五”时期温昭公路的规划建设,距伊犁州昭苏县木扎尔特口岸200公里,距北疆重镇伊犁州首府伊宁市450公里。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和中巴经济走廊的建设,优越的区位、便利的交通条件使温宿县成为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疆的商贸物流集散地和信息交汇中心地,成为东进西出、南来北往的“黄金通道”。随着别迭里口岸、木扎尔特口岸的开发、开放,温宿县必将成为向西开放的前沿、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核心节点,同时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国丰富的资源和广阔的市场必将为温宿县内外贸企业经营提供巨大的发展空间。
中央将新疆工作提升到前所未有的国家战略新高度。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的召开,国家从战略全局高度将“依法治疆”纳入中央治疆方略,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新疆工作在社会稳定、就业、教育、卫生、产业政策、税收政策等方面作了全面部署,给新疆发展带来了史无前例的机遇。随着对口援疆工作的深入推进,温宿拥有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面对承接产业转移将迎来的重大历史机遇,将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构建新的战略支点,为打造经济升级版奠定坚实社会环境、政策环境条件。
对南疆地区从国家层面进行顶层设计。国家对南疆四地州实行特殊政策支持。随着阿克苏地区纳入南疆四地州,加之自治区对边境高寒地区、南疆少数民族集聚地区、特殊生态功能区倾斜政策,以及浙江省金华市全面对口援温工作的推进,多项政策叠加优势凸现,必将使温宿县的经济社会发展在资金、项目、人才方面得到国家更多更大的政策、资金和项目支持。
阿温同城化发展战略的全面推进撬动跨越发展。借助“阿温同城化”发展的机遇,温宿县与阿克苏市将在“十三五”期间全面实现“城市规划同筹、基础设施同网、重点产业同布、社会资源共享”的同城发展蓝图。“阿温同城化”发展战略的全面推进,为温宿县产业发展转型升级、基础设施大建设、社会公共事业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
第三节 认清形势补齐短板
在总结“十二五”时期取得的成果和经验的同时,对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温宿县虽然面临大好机遇,但也面临严峻挑战。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因地制宜,对症下药,补齐制约发展的“短板”,切实增强平衡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城乡适龄青年就业率低,存在就业短板。近年来,在县委、政府的大力引导及努力下,温宿县不断创新就业政策、营造就业环境、搭建就业平台、拓展就业渠道,但是受传统观念等因素影响,城乡适龄青年就业率低,“有业无人就、有人无业就”的矛盾依然突出。
精准扶贫亟需攻坚,存在扶贫短板。温宿县北部山区,自然环境恶劣,农牧业发展条件受限,加之农牧民思想守旧,存在“等、靠、要”思想,贫困乡村、人口自我造血能力不强、增收难度较大,实现2018年前全面摘帽目标压力大。
三产结构不优,存在产业短板。温宿县是农业大县,二产小、三产弱,三次产业结构不优,直接制约了经济快速发展。一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缓慢,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力度不够,产业链不够完整,农副产品外销平台建设乏力,农业土地集约化利用水平不高,附加值较小,畜牧业发展慢,农民增收困难。二是工业总量小、规模企业少、产业层次低、方式粗放,新型工业化发展不足。三是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温宿县具有无法比拟的区位交通优势,但现代服务业发展不足,产业项目不健全,产值比重不大,结构不优,资源挖掘不够,消费需求不足,尚未形成完备的产业链,制约了行业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未实现优越旅游资源到经济效益的转化,旅游产业发展缓慢,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功能不完备,景点知名度不高,旅游产业短板亟待拉长。
新型城镇化推进不快,存在城镇化短板。城乡发展不均衡,美丽乡村、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备、投入不足,城镇化水平偏低,新型城镇化进程推进难度大。
基础设施薄弱,存在基础设施短板。温宿县事关发展与民生的水利、交通、电力和信息化等基础设施建设薄弱,投入不足,历史欠账多,村镇基础设施滞后,制约了农牧业及城镇化进一步发展,短板尤为突出。
人才引领成效不足,存在人才战略短板。在就业压力不断增大的同时,温宿县机关、学校、医院和企业等急需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才严重匮乏,人才供需矛盾突出,人才培养结构不尽合理,人才存量不足、结构不优、引进困难与流失严重并存。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体系不健全,存在文化惠民短板。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体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是解决群众精神需求的重要载体,但是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不健全,文化队伍不完备,致使各族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不丰富。
民生工作需进一步加强,存在民生领域短板。民生问题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保障体系、社会救助体系、医疗教育等民生领域各项工作相对滞后,已经制约了居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这些问题与困难都需在“十三五”期间予以重点关注,采取有效措施着力解决。
总体判断,未来的五年,是温宿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机遇和挑战前所未有。“十三五”时期,是温宿县经济社会全面优化提升的关键时期,是优势资源大开发、产业大转型、绿色能源基地大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期,也是消除瓶颈、打牢基础、改善民生、蓄势而发的非常期,更是决定命运的决战期。
第二章适应新常态瞄准新目标构筑新格局
第一节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自治区党委八届十次全委(扩大)会议、地委(扩大)会议精神,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以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引领,以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为基础,坚持依法治疆、团结稳疆、长期建疆,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发、共享发展,突出理念引领、问题引领、实践引领,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第二节基本原则
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发展人民民主,促进和改善民生,保障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尤其要把发展落实到改善民生上、落实到惠及当地上、落实到增进团结上,加强民生薄弱领域和薄弱环节的建设,推进民生跨越发展。
坚持科学发展。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从实际出发,把握发展新特征,坚定地走科学发展之路,加大结构性改革力度,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改善民生,更加注重改善生态环境,更加注重增强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社会和谐稳定,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坚持民生优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提高各族群众的生活水平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民生优先、群众第一、基层重要”。把促进就业放在更加突出位置,集中力量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切身的民生问题,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使发展成果惠及各族群众,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
坚持生态立县。突出生态文明建设,牢固树立“环保优先、生态立县”理念,紧紧围绕“天山梦城、山水温宿”建设目标,坚持走“两个可持续”发展道路,尊重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自然、生态规律,正确处理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的关系,立足资源环境承载力谋发展,促进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实现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的良性互动与协调发展,促进可持续发展。
坚持依法治县。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把反分裂斗争作为工作的主线,正确处理稳定和发展的关系,坚持依法治理,加强法治保障,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实现以法促发展、靠法治保稳定、用法治惠民生;坚持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巩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努力促进宗教和谐;坚持维稳工作常态化,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推进温宿县域社会公平正义、和谐发展、长治久安。
坚持改革创新。改革是发展的强大动力。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紧紧围绕“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战略机遇,抓住对口援疆发展机遇,把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作为“十三五”发展的重要动力。以市场为导向,以文化为纽带,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充分发挥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驿站的地缘优势,加强与中亚、区内外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引进来、走出去”步伐,努力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
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政治保证。必须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确保县域经济社会在科学发展道路上不断前进。
第三节发展思路
按照夯实“居中崛起”的总体发展战略,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以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为着眼点和立足点,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为契机,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现代服务发展为突破口,以做大做强工业经济为支撑,以加快调整农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为切入点,围绕“一个目标”,坚持一条主线,突出“三个引领”,统筹“一城四园”,推进“六大工程”,建设“五大基地”,培育“八大产业”,将温宿打造成南疆区域新的经济增长极、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商贸物流基地和世界级旅游精品目的地。贯彻“113”思路引领和“14658”总体战略定位。
“113”思路引领:
——围绕一个总目标: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
——坚持一条主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
——突出三个引领:理念引领、问题引领、实践引领
“14658”总体战略定位:
——统筹一城四园:一城是指阿温同城;四园是温宿产业园(自治区级),阿克苏地区纺织工业城(开发区)温宿产业园,温宿自治区农业科技园(自治区级,已申报国家级),阿克苏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开发区)。
——推进六大工程:农民增收致富工程、文化引领工程、重点城镇提升工程、基础设施强化工程、民生保障工程和绿色生态工程。
——建设五个基地:把温宿县建设成为以核桃、红枣、苹果、水稻、畜禽等特色农副产品供产销基地;以水电、分布式能源为主的清洁能源基地;以新型材料、碳硅镁多联产、盐煤油气为主的精细化工基地;东联西出、贯通南北疆的丝路经济带综合商贸物流产业基地;集聚山水文化、历史文化以及旅游名胜互相交汇融合的精品旅游目的基地。
——培育八大产业:重点发展以碳、硅、镁为主的碳硅镁多联产产业;以盐、煤、油、气为原料的精细化工产业;以水电、分布式能源为主的新型能源产业;以果、畜、粮为原料的特色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业;以棉花、化纤为原料的纺织产业;以陶土、页岩、石灰石、花岗岩和工农业废渣、秸秆等为原料的现代建材业;以电子商务为依托的现代商贸物流业;以山水文化、历史文化为主的文化旅游产业。
第四节发展目标
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落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疆,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全力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到2020年,经济自我发展能力显著增强,群众生活水平大幅提高,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党的建设、精神文明、融合发展全面加强,与全疆同步建设小康社会。
经济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十三五”期间,温宿县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以上(可比价),到2020年全县GDP达到87亿元的规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1%左右,达到139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年均增长6.5%以上,达到6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2%以上,达到20亿元以上;价格总水平保持基本稳定。
加强民生保障,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城乡居民收入和经济发展同步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8000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9000元。城镇就业能力进一步增强,五年新增城镇就业0.8万人,五年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6.5万人次,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9%以内;完善社会公共保障体系,学前和中小学双语教育覆盖面达到100%,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人均受教育年限高于15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居住条件明显改善,新建安居富民房22834户,完成城镇保障性住房500套建设任务。实施精准扶贫,提高贫困人口致富能力,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3.5‰以内。
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创新驱动得以提升。进一步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以及现代服务业发展进程,基本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统筹城乡发展取得新进展。产业结构更趋合理,三次产业发展质量和水平显著提高,三次产业结构比重调整到30:25:45,其中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以上,达到11亿元;研究与实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全县生产总值比重达到0.5%,投资效率和企业效率明显上升,战略新兴产业进一步发展;城乡结构进一步优化,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0%。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资源综合利用率和废弃物处理率稳步提高,万元生产总值能耗、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主要污染物排放控制在自治区下达指标内。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守基本农田控制量79.91万亩,用水总量控制在10.0356亿立方米以内,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控制在地区下达指标内;加大生态建设力度,森林覆盖率达到13.5%以上,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6.8%; 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80%,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村庄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环境综合整治村庄比例达到40%。
深化改革和依法治疆,进一步维护社会稳定实现长治久安。全面深化改革,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决定性成果,基本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加快依法治县步伐,建立有力的法治体系,各民族更加团结和睦,社会更加和谐稳定,全民国防意识进一步增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进一步巩固。
“十三五”温宿县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
|
指标类 别 |
指标名称 |
2015年 |
2020年 |
年均增长(% ) |
属性 |
|
经济总量和经济增长 |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
53.78 |
≥87 |
10 |
预期性 |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
82.4 |
139 |
11 |
预期性 |
地方财政公共预算收入(亿元) |
4.34 |
≥6 |
6.5 |
预期性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
11.31 |
≥20 |
12.1 |
预期性 |
民生保障和居民收入 |
人口自然增长率(‰) |
13.39 |
≤13.5 |
|
约束性 |
城镇登记失业率(%) |
2.19 |
≤3.9 |
|
约束性 |
城镇新增就业(万人) |
[1.6] |
[0.8] |
|
预期性 |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万人次) |
[6] |
[6.5] |
|
|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稳定参保率(%) |
≥95 |
≥95 |
|
约束性 |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 |
≥99.8 |
≥99 |
|
预期性 |
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套) |
[9678] |
[500] |
|
约束性 |
农村安居富民工程(户) |
[17297] |
[22834] |
|
预期性 |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
23509 |
≥38000 |
10 |
预期性 |
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
14499 |
≥19000 |
5.6 |
预期性 |
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 |
97 |
98 |
|
约束性 |
高中阶段毛入学率(%) |
90.42 |
93 |
|
约束性 |
人均受教育年限 |
14 |
15 |
|
预期性 |
结构优化和创新驱动 |
工业增加值(亿元) |
5.7 |
11 |
12 |
预期性 |
三次产业结构 |
40.5:19.5:40 |
30:25:45 |
|
预期性 |
户籍人口城镇化率(%) |
|
40 |
|
预期性 |
研究与实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全县生产总值比重(%) |
0.2 |
0.5 |
|
预期性 |
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
基本农田控制量(万亩) |
79.91 |
79.91 |
|
约束性 |
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
0.52 |
0.57 |
|
约束性 |
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 |
|
控制在地区下达指标内 |
约束性 |
森林覆盖率(%) |
13.09 |
13.5 |
|
约束性 |
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
|
36.8 |
|
约束性 |
万元生产总值能耗 |
|
控制在地区下达指标内 |
约束性 |
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 |
|
控制在地区下达指标内 |
约束性 |
主要污染物排放(%) |
|
控制在地区下达指标内 |
约束性 |
注:1、带[ ]为五年累计数。2、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牧民纯收入绝对量及增速按2015年不变价计算3、预期性指标是政府期望的发展目标,主要依靠市场主体的自主行为实现。政府要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制度环境、市场环境,并适时调整宏观调控的方向和力度,综合运用各种政策引导社会资源配置,努力争取实现。约束性指标是在预期性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并强化了政府责任的指标,是政府在公共服务和涉及公共利益领域提出的工作要求。政府通过合理配置公共资源和有效利用行政力量,确保实现。 |
|
第五节优化空间布局与产业布局
综合考虑温宿县经济基础、人口布局、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强度和发展潜力、现有城镇体系和产业布局,不断优化发展的空间格局,通过城镇布局调整,产业集聚发展,培育区域增长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一、优化空间布局
“十三五”期间,温宿县统筹城乡空间布局,加快人口逐级集聚,形成以县城为核心,引导整体县域形成定位科学、分工合理、层次清晰的城镇体系结构。推动城乡人口合理流动、土地转化,加快城镇化步伐。注重地方特色,形成各具特色的小城镇,合理迁并村庄、居民点,保障基本生活服务设施和公用设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城乡持续协调发展。加快推动形成“一轴两核,四带五片”城乡城镇体系发展格局。
“一轴”即314国道城镇发展主轴。
“两核”包括以温宿县城和县城东北部产业园为主的城市发展核心,以佳木镇和温宿产业园区为主的产业发展核心。
“四带”即四条城镇发展带,包括县城-吐木秀克镇、佳木镇-克孜勒镇-古勒阿瓦提乡、县城-恰格拉克乡-阿热勒镇、吐木秀克镇-博孜墩乡等四条城镇发展带。
“五片”即五个城镇发展片区,包括县城发展片区、佳木城镇发展片区、克孜勒城镇发展片区、阿热勒城镇发展片区、沿边高寒城镇发展片区。
县城发展片区包括县城(温宿镇)、托乎拉乡、托甫汗管理区,是人口和产业主要扩张的区域。率先实现现代化,建成重要的经济增长极,构筑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载体。优化发展格局,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打造中心城市。
佳木发展片区包括佳木镇、依希来木齐乡、共青团管理区、五团场,是人口和产业主要扩张的区域。率先实现现代化,建成重要的经济增长带,构筑新型工业化的发展载体。
克孜勒发展片区包括克孜勒镇、古勒阿瓦提乡。阿热勒发展片区包括阿热勒镇、恰格拉克乡。这两个发展片区主要通过农村人口就地就近和外出转移多种方式,鼓励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改善人地关系,实现全面小康。实现多民族和谐发展,构筑农牧业现代化的发展载体。
沿边高寒城镇发展片区包括吐木秀克镇、博孜墩乡、柯柯牙管理区。以乡镇、牧民定居点和连队为支撑,完善沿边高寒地区城乡居民点体系,不断增强维稳戍边能力。加强旅游开发、矿产开发,注重生态保护,打造边疆特色小城镇。
二、产业发展布局
温宿县产业发展布局,要立足特色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紧密结合国家相关产业政策,以促进就业为首要目标,以提质增效、转型升级为方向,最终形成各具特色、差异化发展的产业分工布局。
(1)农牧业发展布局
坚持区域化布局,点、线、面同步推进。注重发挥区域、资源、技术、产业、市场等优势,因地制宜,创新特色,积极鼓励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主导产业。
特色林果布局: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要求,以市场为导向着力发展核桃、红枣、苹果等市场竞争力强的优势品种,高寒区域因地制宜探索发展沙棘等产业。重点建设以柯柯牙管理区、恰格拉克乡、吐木秀克镇、阿热勒镇为核心的优质核桃种植基地,依希来木齐乡、佳木镇、克孜勒镇为核心的优质红枣种植基地,佳木镇、柯柯牙管理区、共青团管理区为核心的苹果种植基地,恰格拉克乡、博孜墩乡、吐木秀克镇为核心的沙棘基地。
畜牧业布局:坚持“因地制宜、统筹规划、科学布局、突出重点”的原则,创新发展现代畜牧业、大力实施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工程,突出肉羊改良、扩大饲草、科学育肥、集约发展。按照“牧区稳、农区增”的要求,重点发展小畜和家(特)禽养殖。牧区重点发展细毛羊、绒山羊,兼顾特禽和牛、驴业发展;农区以本地羊、麦盖提、萨福克、杜泊、德美、湖羊、小尾寒羊为主。加强良繁体系建设和标准化养殖示范场创建,推动肉牛肉羊产业加快发展。
粮棉布局:粮食生产坚持小麦是基础、水稻保优势、玉米粮草兼用扩大发展的原则,提高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建立以托乎拉乡、阿热勒镇、恰格拉克乡、托甫汗管理区等为重点的水稻生产基地;建立以阿热勒镇、恰格拉克乡、吐木秀克镇、佳木镇、古勒阿瓦提乡、克孜勒镇、依希来木齐乡为重点的小麦生产基地。棉花生产坚持“调减面积、优化布局、提高单产、节水增效、稳定总产”的产业发展战略,将314国道以北种植棉区及果棉间作的棉花退出种植,力争将全县棉花播种面积压缩到30万亩以内。建立以古勒阿瓦提乡、克孜勒镇、共青团管理区为重点的高产栽培及高效节水滴灌棉花基地。
设施农业布局:按照“突出重点、集中连片、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要求,综合考虑资源、市场、交通、技术和生产条件等因素,实现设施农业的布局区域化、基地规模化、产业标准化、产品无害化、服务一体化的产业发展格局,不断提升设施农业发展水平。以托乎拉乡育苗基地为中心,建立以托乎拉乡、托甫汗管理区为中轴,连片规划设计,形成具有一定规模,连片发展的设施农业基地;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在佳木镇北部,紧靠314国道高速公路北侧,距温宿县约25km的片区,规划建设5000亩的绿色蔬菜设施生产基地;改造老旧温室,提高设施配套水平,逐步形成供应县城城区及阿克苏市的托乎拉乡蔬菜基地和供应工业园区的佳木镇蔬菜基地。
特色种植业布局:根据全县光热水土资源情况,按照区域化种植、规模化发展、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原则,结合树龄状况、资源环境、气候等条件,因地制宜,实行以统一种类、集中连片、区域规模的方式发展林下经济种植。昆托河流域的乡镇、管理区适宜种植林下蔬菜类;台兰河流域的乡镇、管理区适宜种植林下西甜瓜、块茎类、花生、药材等作物。到2020年,林下经济种植面积发展到15万亩。
(2)产业布局
依据产业基础、空间分布和资源条件,坚持“合理分工、点轴布局、集约发展、产城融合”的原则,形成“一城四园”的总体框架布局。
一城:阿温同城,加快推进阿温同城融合发展,推进产业共兴、交通共联、服务共享、市政共用、环境共保,促进产业和基础设施协同发展。
四园:
温宿产业园(自治区级):重点发展煤电碳硅镁、盐煤油气精细化工、建材、新能源、轻工、生物制药、物流、装备制造等产业。
阿克苏地区纺织工业城(开发区)温宿产业园:重点发展以纺织服装为主导的纺织服装产业。
温宿自治区农业科技园区(自治区级,已申报国家级):重点发展特色林果精深加工、食品加工、冷链仓储物流、彩印包装等产业。
阿克苏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开发区)(拟申报自治区级):重点发展高新技术、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高校学府、医疗养生、电子商务、空港物流、休闲娱乐、金融服务、现代环保等产业。
第三章 坚持依法治县维护社会稳定
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社会治理的堡垒作用,充分认识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反暴恐、反渗透斗争的严峻性,用活用好“五把钥匙”,扎实推进“访惠聚”活动,逐步健全社会治理体系,坚决维护民族团结,遏制宗教极端思想蔓延,夯实维稳基础,确保社会稳定,构建“法治温宿、平安温宿、和谐温宿”,全力维护温宿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大格局。
第一节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
大力推进“法治温宿”建设。全面推进依法治县、建设法治温宿,力争全县各项事业全面进入法治化轨道。提升各级领导班子法治化建设水平,推动法治县、法治乡镇、法治村(社区)、法治单位、法治学校等一体化建设,提高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水平。健全法治宣传教育机制,完善法官、检察官、行政执法人员、律师“以案释法”制度,提升学法、知法、守法、用法意识和能力。完善干部职工学法用法制度,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治理社会治安、解决社会矛盾和维稳难点重点问题。落实“谁执法、谁普法”主体责任,完善执法普法制度。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推进综合执法,规范执法行为。严格行政机关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积极推行行政执法、公开承诺和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强化行政许可公开,建立权力清单和责任倒查机制,坚决对不作为、乱作为进行责任追究。切实加强民主法治建设,支持人大行使监督权、人事任免权和重大事项决定权。支持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加大对国家公职人员失职、渎职行为的监督、查处力度。
健全完善依法维权机制。强化法律的权威地位,引导和支持各族群众理性表达诉求、依法维护权益。建立健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矛盾预警机制、利益表达机制、协商沟通机制、救济救助机制,畅通群众利益协调、权益保障的法律渠道。积极推进阳光信访,信初访案件能够及时就地解决。健全县、乡、村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完善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有机衔接、相互协调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加强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建立第三方参与的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机制,有效拓展化解渠道。建立政府负总责、政府法制机构牵头、各职能部门为主体的行政调解工作机制,完善行政调解与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联动的工作体系。积极推动在乡镇法庭设立人民调解室或工作窗口的“诉调对接”机制建设,加强人民调解在基层派出所“治调对接”的有机衔接。
构建良性向上的法治环境。加强法治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不断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巩固“六五”普法成果,制定实施“七五”普法规划,把法治教育纳入公民教育体系和精神文明创建内容,建立完善守法诚信褒奖机制和违法失信行为惩戒机制,发挥居民公约、村规民约、行业规章、团体章程等社会规范在法治约束中的积极作用。依法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建立健全非法集资监测预警体系,依法严厉打击多发性侵财刑事犯罪、经济领域新型犯罪,特别是非法集资、融资等涉众型经济犯罪,积极营造公平公正、规范有序的市场经济环境,维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支持行业协会商会类社会组织发挥行业自律、自治和专业服务功能,加强对其成员的行为导引、规则约束和权益维护。
第二节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加强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培育多元社会治理主体,构建起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机制。……略。
第三节强化基层组织建设
强力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强化各级党组织书记主体责任,狠抓乡镇、管理区党委“龙头”建设,铁腕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着力提升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深入推进乡镇、管理区站所管理体制改革,将所有站所管理权限下放,增强乡镇、管理区党委核心领导力。加强村级组织和村级干部队伍建设,依托村“两委”换届,选优配强村“两委”干部队伍,延伸村民小组政治功能,确保重点村、软弱涣散村和易滑坡村“两委”班子坚强有力,村民小组管理职能有效运行,实现村级后备干部递进式培养,备而能用;做实村级“星级化”管理,力争实现“一类村”党组织创建率达到80%以上,基本消除“四类村”党组织。深化社区共驻共建和村(社区)组织信息化平台建设,实现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参与为民服务全覆盖,基层各类基础性信息全天候查询、动态化监管。突出稳定和服务群众两大职能,完善社区设置和布局,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深入推进村级组织“十个一”活动和“十项工作制度”,提升基层组织规范化建设水平。继续加大基层基础设施建设、基层组织运转经费和基层骨干队伍报酬投入保障力度,力争“十三五”期间实现村级办公阵地、村民服务活动中心、偏远村民小组活动室、远程教育设备全覆盖;实现乡、村、社区运转经费(服务群众专项经费)和基层各类骨干队伍报酬足额保障,并建立动态增长机制。
从严从实管理党员干部。围绕加强“三支队伍”建设,从严加强党员和干部队伍管理,优化结构,严把入口、畅通出口,加大农村党员发展力度,确保“十三五”期末,党员发展稳步增幅、党员结构整体优化;全面加强党员干部作风建设,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持续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深入开展;建立党员干部带头“去极端化”倒逼机制,推动党员干部“四严禁、四落实、四率先”。坚持“三个不吃亏”、“三个火线”用人导向,把好干部选拔任用关,全面执行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提高乡镇、管理区非领导班子职数,充分调动基层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开展大规模培训干部,“十三五”期间,通过举办主体班次、专题班次、送教下乡等多种形式,将全县各级党员干部全部轮训一遍。强化乡镇基层党校建设,发挥乡镇党校作用,建立巡回宣讲送教下乡常态化工作机制,“十三五”期末,农牧民党员培训覆盖率不低于85%。全面推进干部“双语”普及工程,力争确保县直部门、乡镇(管理区)、社区工作满2年的科级及科级以下干部全部通过“双语”水平测试,增强服务群众能力。
完善优化引才用才机制。完善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和服务保障体系,根据“十三五”期间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重点围绕“服务发展、人才优先;创新管理、以用为本;积极引进、加强培养”的人才发展基本要求,加快各类紧缺型人才引进步伐、加大引进规模,逐年提升人才发展专项资金比重,形成有利于创新发展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机制,培养和造就规模可观、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结合县域农业农村工作实际,以农村科技型服务人才和农村生产经营型人才为重点,通过大规模培训、以师带徒、建设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示范基地等举措,着力培养一支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数量充足、素质良好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继续加大面向湖南、北京等内地省份引进优秀高校毕业生来温工作力度,拓宽选才用才渠道,实现人才引进和干部队伍结构优化“双赢”。
巩固深化群团组织建设。深化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组织建设,围绕“一城四园”,实现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组织全覆盖,单独组建党组织比例逐年提高。深化工会组织建设,坚持会、站、家“三位一体”,在完成“职工之家”规范化建设的基础上,以每年10%递增,力争“十三五”末期实现“职工之家”全覆盖。深化各级团组织和妇女组织建设,以民生建设为重点全力促进青年就业创业,“十三五”期间实现每个乡镇、管理区建立“青年就业创业服务站”,每个村设立服务点,及时了解青年培训就业需求,以创业基地为平台,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做到线上线下促进青年就业创业。着力构建社会化、公益化青少年志愿服务体系,提升各级共青团引领青少年参与社会化服务水平。全力实施完成《温宿县(2016-2020)妇女发展规划》、《温宿县(2016-2020)儿童发展规划》各项目标,全面提升妇女儿童地位,强化基层妇女组织对妇女儿童的服务和管理功能。
第四节加强民族团结
切实加强民族团结工作。把民族团结作为最大的群众工作,团结带领各族群众同“三股势力”进行坚决斗争,打牢长治久安的群众基础。完善民族团结教育常态化机制,把民族团结宣传教育纳入国民教育、公民道德教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融入到各族群众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之中,教育引导各族干部群众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和“五观”,强化“五个认同”。 完善维护民族团结规章制度和乡规民约。鼓励和支持创作民族团结文艺作品。持续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模范村、模范社区、模范单位创建、表彰活动。常态化开展各族群众结对交友联谊活动,形成各民族间互尊互敬、互信互爱、互帮互学的社会氛围。加强与一师五团、六团以及各行各业、各民族之间人员交流交往,鼓励各族群众混居、杂居,推动建立各民族相互嵌入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促进各族群众多层次、多形式、多方式走动互动,在共同生产生活和工作学习中加深了解、增进感情。坚持团结稳定从教育抓起、从学校抓起、从娃娃抓起,稳步推进中小学民汉合校、混班教学、混合住宿,让各族青少年从小生活在一起、学习在一起、成长在一起。
第五节加强宗教事务管理
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略。
第六节提高公共安全管理水平
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工作机制,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平台和专业队伍建设,完善安全保障体系,强化公共安全、生产安全和食品安全综合治理能力,创造良好的社会公共安全秩序。
加强安全生产监管责任体系建设。强化安全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乡镇、管理区安监机构建设。建设应急救援指挥及安全教育培训基地项目,加大人员的培训力度,加强现有的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实现安全监管人员100%培训学习,100%持证上岗。完成乡镇、管理区安全生产监察执法机构的建立,全面实施委托乡镇、管理区执法,确保真正形成县、乡、村三级安全生产监管执法网络和专业安全生产执法队伍,确保能及时有效对安全生产开展监察执法。
加快安全生产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到2020年,形成以安全生产法规为主线、相关配套管理制度及规范性文件为支撑的安全生产监管体系。拿出专项资金加大安全生产监管与处置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强专家查隐患和执法监管重点工程建设,加强安全生产科技信息装备重点工程建设,加强事故应急救援处置和应急救援指挥中心重点工程建设,全面改善安全生产科技支撑体系,提高技术装备的安全保障能力。
强化交通、矿山、易燃易爆、有毒等重点行业、领域的安全防范。重点行业企业100%建立安全专项资金帐户,有效降低事故总量和伤亡人数,减少职业危害,有效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到2020 年,亿元国内生产总值(GDP)死亡率比2015年下降15%以上;杜绝重特大事故,遏制较大事故,控制一般事故,减少伤残事故。
加强社会公共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和应急能力建设。加快地震、气象等重点自然灾害及地质灾害的监测、预警、预防、预报,健全应急物资保障体系,提高应急监测、预警、通信保障能力。加大对重大危险源的管控,加强职业病危害防治,落实对重大安全隐患的整治工作。关注公共环境安全,做好环境敏感区(点)、重点污染源的监测,加快危险废物收贮设施和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建立健全粮食储备体系,保障粮食安全。加强农产品、畜产品、水产品、食品、药品质量监管,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安全。加强人民防空建设。宣传和普及防灾减灾知识,开展避险抢险演练,提高公众预防意识和自救能力。加强全民安全文化建设,提高社会公众安全素质和安全意识。
第七节加强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
牢牢把握意识形态斗争主动权。坚持以现代文化为引领,持续在意识形态领域开展“去极端化”宣传教育工作,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坚决遏制“双泛”思想渗透。深入开展“中国梦”、“新疆三史”、“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始终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大力宣传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温宿经济发展取得的伟大成就及各项惠民惠农政策,以发展的成就坚定各族群众的信心,以各种惠农利民政策逐步树立各族群众的感恩之心。积极倡导进步、开放、包容、文明、科学理念,着重加强对“一反两讲”和“中华民族”、“国家”、“公民”、“法律”等概念教育,注重通过法律和政策向社会传导正确价值取向。
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整合新闻媒体资源,建立网络信息管理机构,落实专(兼)职网络管理队伍,健全和完善《温宿县公共突发事件舆论引导预案》、《新闻突发事件流程图》、《温宿县党委、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建立依法管理和正面引导相结合的网络舆论工作格局;组建一支综合素质高、敏感性强、熟悉网络信息传播规律的网络评论员队伍,围绕社会敏感点和群众关心关注问题,主动开展网上线下舆论引导工作,提高网上舆论引导能力。管好用好温宿政府网、温宿新闻网和温宿零距离微信平台、温宿手机报等新型媒体,坚持用主流声音占领精神文化阵地。严格落实新闻工作者和新闻出版从业人员职业资格审查制度,规范敏感时期新闻工作纪律和媒体接待、采访工作纪律,确保县域网络安全有序可控。
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坚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以法治教育为主线,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扶正祛邪、健体强心、引领思潮。要坚持以现代文化为引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有机地融入思想教育之中,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和传播核心价值观。要在各族群众中广泛开展“我诚信·我圆梦”、“我们的节日”等主题实践和志愿者服务活动,精心组织“最美新疆人”、“最美阿克苏人”选树和推荐评选活动。要继续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各级文明单位、文明村镇创建评选工作,在文明单位、文明村(镇)创建中,探索试行“去极端化”与文明单位考核挂钩机制,推动“去极端化”与文明单位创建同步推进、同步发展。要加强各族群众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弘扬时代新风。要切实抓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网络,防止极端思想向校园和家庭渗透。
第四章坚持新型工业化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以资源环境为依托,着力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按照 “一城四园”的产业布局,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园区建设,狠抓项目推进,努力做大工业经济总量,不断提升工业发展质量。力争到“十三五”末,工业增加值达到11亿元,年均增长12%。
第一节打造全国重要的碳硅镁多联产全产业链基地
打造碳硅镁新材料生产高地。依托温宿特色煤炭资源,以温宿县产业园区为核心,以生产煤、电、热、碳材料、硅材料、镁材料、水泥、建材等多种产品为目标,通过多种工艺的耦合与联产,扩展产业之间、企业之间、产品之间的耦合程度,不断深化煤电碳硅镁产业内部链条的延伸,形成集煤热电联产、煤电碳材料联产、煤电硅材料联产、煤电镁材料联产以及废弃物综合利用5大体系,建立具有鲜明特色的传统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相融合的循环发展模式,实现经济效益与环保效益有机结合,形成多产业一体化、多产品优化组合的煤电碳硅镁多联产全产业链高地。
推进碳硅镁配套装备制造业发展。围绕碳硅镁新型材料,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配套终端产品制造企业的落地,构建碳化硅产业、高技术陶瓷、人造石墨、碳纤维自行车架、镁合金车架、汽车轮毂、高速列车碳纤维刹车片、防弹陶片、镁合金笔记本外壳和镁合金手机外壳等系列产业集聚区,不断提升产业竞争力,促进碳硅镁产业的稳固发展。
碳硅镁产业重大项目 (1)碳材料产业:40kt/a人造石墨、10kt/a增碳剂、50kt/a石墨电极项目、100kt/a预焙阳极、100kt/a阴极材料项目、20kt/a等静压石墨生产线建设项目、30kt/a碳纤维生产线建设项目; (2)硅材料产业:30kt/a高纯石英砂、5kt/a高纯硅微粉、3kt/a高纯纳米球形SiO2、30kt/a金属硅生产线建设项目、100kt/a有机硅单体生产线建设项目、50kt/a晶硅刃料生产线建设项目、30kt/a反应烧结碳化硅陶瓷、10kt/a无压烧结碳化硅陶瓷生产线建设项目、200kt/a四高SiC新材料生产线建设项目; (3)镁产业链:200kt/a金属镁生产线建设项目、200kt/a镁合金生产线建设项目、50kt/a镁合金板带材、50kt/a镁合金型材生产线建设项目、100万只/年汽车轮毂、100万套/年镁合金自行车车架及车圈生产线建设项目、500万台/年镁合金笔记本外壳、1000万套/年镁合金手机外壳生产线建设项目。 |
第二节打造新疆现代精细化工产业高地
着力打造现代煤盐精细化工产业高地。依托丰富的煤、盐等矿产资源,加大煤层气资源勘探开发力度,开展北部山区资源的勘查,完成博孜墩矿区总体规划。坚持安全、绿色、集约、高效发展的原则,以推进煤炭绿色安全生产、清洁高效利用、精细化深加工为主攻方向,开展煤矿资源整合,推进煤炭技改和资源综合利用项目。着力打造南疆重要的煤盐化工基地。按照“基地化、大型化、集约化、一体化”发展要求,全力推进高能效、低煤耗、低水耗以及实现液态废物近零排放和技术装备自主化的现代煤化工和盐化工项目,构建以碳硅镁新材料开发为核心,煤化工与盐化工有机结合发展的循环经济产业链。
稳步推进精细石油天然气化工产业。按照“支持上游、介入中游、发展下游”的原则,利用温宿县境内及南疆石油、天然气优势资源,围绕循环经济园区的发展,以项目为抓手,重点加强与中石油、中石化的协调,加快油气勘探开采,按照遵循产业纵深延展、上下游一体化的理念,利用丙烯、甲醇、甲苯、氢气等上游基础产品,生产丙烯酸及酯、烯烃、TDI、己内酰胺等中游产品,发展高吸水性树脂、丙烯酸高档涂料等下游高端产品,积极发展精细化工,不断提高石油天然气综合利用水平,建设南疆重要的石油天然气化工基地。大力开发石油、天然气化工产业的开发力度,提升产品转换及升级,形成石油化工和天然气深加工产品系列,提升附加值价值,打造南疆重要的石油天然气化工基地。
煤炭产业项目 (1)实施博孜墩煤矿西井45万吨/年技改工程; (2)实施温宿县破城子煤业有限责任公司45万吨/年、温宿县华盛煤业有限责任公司45万吨/年 (克孜勒布拉克煤矿)、温宿县博峰煤业有限责任公司东井45万吨/年(东井)改扩建工程; (3)实施温宿县泊尔孜煤矿90万吨/年矿井建设项目; (4)推进同乐胜化工30万吨/年磷酸二铵、30万吨/年尿素、60万吨/年硝铵磷复合肥建设项目,温宿县国瑞化工有限公司年处理1.7亿立方米天然气,生产2.7万吨液态乙烷、生产9.9万吨混烃,5.2万吨液化天然气建设项目; (5)力促阿克苏金红橡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年产万吨滴灌肥、BB肥建设项目、温宿鑫达化工有限公司年产6万吨甲醛、0.9万吨多聚甲醛建设项目投产。 |
第三节打造南疆清洁能源基地
按照“优先发展水电、积极发展分布式光伏发电”的发展原则,大力发展清洁电力能源产业,建设符合温宿发展的电力能源产业体系,把温宿县建设成为全疆最大的清洁能源基地。到2020年,电力能源实现140万千瓦总装机规模。
水电能源方面。立足丰富的水资源,建设一批有调节能力的梯级水电站,加快大石峡水电站前期工作,完成铁米尔苏河梯级水电站、库玛拉克河东岸总干渠尾水水电站、协合拉水电站建设,重点推进水电资源项目开发建设。到2020年,水电装机规模达到67万千瓦。
分布式光伏发电方面。加快太阳能资源开发,积极推进屋顶光热电项目试点,有序发展分布式屋顶发电项目。到2020年,光伏装机规模达到5万千瓦。
第四节加快推进战略新兴产业发展
积极推进配套装备制造业发展。围绕碳硅镁、新型建材、精细化工三大产业,依托温宿产业园区,配套发展与温宿当地或者周边产业相关的中小型设备、铸件、金属管材等装备制造业。要立足实际,着重扶持发展专用机械、化工成套设备、节能环保设施。同时,依托原材料优势和电热资源,积极引进铸造、模具、零部件加工、金属管道制品等领域知名企业,力争在最短时间内迅速形成集聚优势。
促进新型建材产业发展。依托建材资源优势,抢抓阿克苏地区建设和加速城市化进程先机,加大与科研院所的深度合作,广泛消化碳硅镁多联产产业、盐、煤、油、气精细化工产业产生的各种工业固废和产业园区生活垃圾,积极开展各种新型建材的科研开发和成果转化,着力引进建设一批以发展新型化学节能建材、新型环保涂料、新型墙体材料、新型生态水泥为主的战略项目,延伸建材产品产业链,做大做强建材品牌,建设南疆重要的建材产业基地。
发展特色医药产业。依托驴皮、红枣、核桃、地产中药材等特色资源,大力引进和扶持一批制药企业,加快发展阿胶、保健品、民族医药等制药产业发展。扶持药品流通企业,拓展南疆药品流通市场,最终把温宿县打造成为南疆最大的药品物流基地。
第五节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积极发展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业。依托独特的种植业、畜牧业和水产资源,加强整合资源,积极引导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在农副产品加工园区集聚,延伸产业链,提高精深加工水平。大力发展以啤酒、果汁、白酒、葡萄酒、果酒加工为主的酿酒工业;以牛奶、水产、牛羊肉加工为主的乳制品、肉制品加工业;以大米、核桃、红枣加工和保鲜为主的特色农产品加工业,以苹果、红枣等林果为主的果汁产业,打造环塔里木盆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中巴经济走廊的重要绿色有机食品(农副产品)加工基地。到2020年,新增20家规模以上农副产品加工企业。
加快棉纺织产业基地建设。夯实优势棉纺织产业基础,依托阿克苏地区纺织工业城温宿产业园产业发展,积极招商引资,扶持大企业、引进高档家纺产品生产企业,提升纺织产业整体水平;印染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基本完成,积极引进聚酯、涤纶、粘胶等化纤产品生产企业,完善纺织产业布局,形成“种植-轧花-纺纱-印染-织布-成衣”紧密相连的纺织工业体系。到2020年,初步形成织造、家纺、印染、服装深加工能力。
第六节加快推进园区协调发展
立足优势产业,坚持“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用地节约、产业集聚”的原则,实施温宿产业园、阿克苏纺织工业城温宿产业园、温宿自治区农业科技园区和阿克苏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联动跨越发展战略,举全县之力,继续推动各类生产要素向园区集聚,彰显集群发展的新优势。
优化产业布局。坚持“产业进园区”的原则,不断优化园区产业布局,形成布局合理、集群效应强、联动发展的产业布局空间格局。温宿产业园区以碳硅镁多联产产业为特色,以煤、石油、天然气、盐氟化工产业中的精细化工产业为重点,同时坚持发展装备制造、新型能源建材、生物制药及仓储物流等十大产业。到2020年,通过采取大企业带动、大项目支撑、园区化承载、低碳化推进策略,全力打造60家入园企业,力争达到30亿元产值。温宿自治区农业科技园区以加快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发展为抓手,积极探索林下经济和生态农业旅游发展模式,构建“一核两园三区”布局格局。到2020年,将温宿自治区农业科技园区打造成为阿克苏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阿克苏纺织工业城温宿产业园区依托阿克苏纺织工业城的地理优势,加大协商与合作,促进纺织服装业的发展,力争“十三五”期间达到20家(纺织服装)入园企业、20亿元产值。力争浙能阿克苏纺织工业城热电厂项目建成投产。阿克苏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近期规划地块为县城北至泉城街,南至库阿高速公路,东至温宿县行政界线,西至田园路,大致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远期拟规划为县城北至新城街,南至库阿高速公路,东西至温宿县地界,大致规划面积22平方公里。产业定位依托温宿资源富足、交通区位、航空发展等优势,融合阿克苏临空经济空港物流园总体规划内容,倾力打造集现代服务业、信息产业、大物流、云计算、电子商务、跨境贸易、煤电碳硅镁新型材料研发、冷链物流等高新领域发展,以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四位一体的丝路经济带上南疆唯一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第五章坚持提质增效推进农牧业现代化
坚持市场导向,坚持“优果、强畜、稳粮、调棉”原则,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提高农业科技应用和农民组织化程度,切实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牧民收入,打造南疆优质农林畜产品生产基地和生态观光农牧业示范基地。到2020年,农业总收入达到79.21亿元,年均增长6.8%。实现农业增加值26亿元以上,年均增长5%左右。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19000元。
第一节调整优化农业结构
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道路。
大力调整种植业结构。围绕果、畜、粮、棉四大基地建设,按照“ 优果、强畜、稳粮、调棉”的思路,大力推进粮食、棉花、特色农业(林下经济种植)、设施农业四大基地建设。到2020年,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40万亩,总产22.95万吨以上,其中小麦20万亩,单产450公斤以上;水稻12万亩,单产725公斤以上,玉米8万亩,单产525公斤以上。棉花按照科学种植、节水灌溉、高产攻关要求,到2020年,棉花面积稳定在30万亩,其中滴灌棉28万亩,总产4.5万吨以上。
促进设施农业发展。以托乎拉乡和托甫汗管理区为重点,加强露地蔬菜基地建设和城郊设施农业基地建设,进一步扩大设施农业规模,将温宿县发展为阿克苏蔬菜供应的接替区。大力发展温室大棚油桃、草莓、反季节蔬菜,培育设施农业带集中区,推动设施农业专业化生产,将设施农业发展成为助农增收的新兴产业。到2020年,露地蔬菜面积稳定在5万亩,设施农业面积达到2万亩。
做大做强特色林果产业。实施“基地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战略,以农业科技园区为依托,推进林产工业园区化建设,以主栽树种高产攻关、低产园改造和测土配方技术推广应用为基础,调整林种、树种结构,提高现代林业经营水平。加快打造绿色、有机果品生产基地;加快改造低产林果基地,积极建设高标准精品果园;不断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建设现代高效林果业节水灌溉体系,大力推进设施林果基地建设。到2020年,林果面积达到132万亩(新增5万亩苹果、5万亩沙棘),总产量达60万吨以上;巩固和建设完成20万亩林果科技示范基地、8个兴林富民示范乡镇、30个兴林富民示范村、100个林果致富示范户。
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积极调整畜群畜种结构,重点发展农区畜牧业,突出牛羊,稳定猪禽,提高母畜、大畜、良种畜比例。新建、改扩建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牧区重点发展细毛羊、绒山羊、牛,兼顾特禽、驴业发展;农区以本地羊,引进麦盖提、萨福克、杜泊、德美、湖羊、小尾寒羊为主,培植养羊大户和兴建养羊示范小区;加大对生猪规模养殖场改造,提升规模养殖比重;因地制宜发展林下养殖,提高养殖效益。牲畜存栏达到100万头(只),农区牲畜比重提高到80%,大畜比例提高到36%,新建人工饲草料地2.4万亩。
加快水产养殖规模化发展。利用温宿县丰富的水资源及稻田资源优势,做大做强四大家鱼水产养殖,积极开展中华鲟等冷水鱼养殖项目,注重水资源和经济效益相结合,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协调发展。到2020年,水产养殖面积稳定在3万亩以上,水产品产量达1.2万吨以上。
积极发展休闲观光新型业态农业。在城郊、特色乡村、牧区,发展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休闲观光产业,培育新的农业发展亮点。推动“多位一体”能源生态型标准化休闲观光园区,培育新的集农业种植、养殖、采摘、体验、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美食、科技示范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现代都市农业。“十三五”期间,在全县完善20家以上休闲农业经营主体,其中5家独具温宿特色的农业观光旅游休闲胜地。
第二节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按照“扶优、扶大、扶强”的原则,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积极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导农民以土地经营权入股合作社和龙头企业。促进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重点鼓励和培育发展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工商资本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农产品加工流通和农业社会化服务。大力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鼓励和引导有经营能力的农民、种养大户、农村经纪人、村干部创办各种类型的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提升现有合作社经营水平和辐射带动能力。“十三五”期间,重点扶持5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规范化建设达80%以上,自治区级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达到25家。
大力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完善“企业+基地+农户”产业化模式,大力实施品牌战略,立足特色优势资源,重点抓好粮油、棉花、林果、蔬菜、肉类、水产品、特色农产品的产业化经营,突出抓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现有农副产品深加工企业。支持开展名优特农产品品牌创建工作,力争创建全国品牌示范基地1个,争创全国核桃、红枣、水稻知名品牌示范创建区。力争到2020年,农产品转化率提高到50%以上,带动基地建设面积120万亩,带动农户3万户。“十三五”期间,力争引进高精深农产品加工企业10家以上,确保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50%以上。
加快培育和完善农副产品市场体系。新建城东鲜活农副产品批发交易市场,改造提升县城农副产品市场,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果品分级、烘干、储藏率达到70%,扩大“京广沪”营销网络和网点,数量扩大到100个,外销果品30万吨以上。启动乡村农副产品交易市场建设,争取每个乡(镇)建成一个规范化农产品交易市场。
加快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把握林果业提质增效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打造立足塔里木盆地、面向南疆的科技支撑型特色林果产业成果聚集地和科技创新高地。实施“一核两园三区”的建设布局,实现核心区“技术创新基地、核桃高效种植基地、红枣高效种植基地、特色林果种植基地”的4个功能基地;实现农副产品加工区块“管理服务区、高新技术孵化区、大学生创业区、信息交易区、果品精深加工区、物流仓储区、特色产业区”的7个功能区。依托温宿自治区农业科技园区,提高温宿县林果业科技种植水平、果品精深加工能力、交易物流信息化水平、电子商务经营规模。到2020年,新建高标准日光温室2000㎡、冷链物流基地2个、信息与监测管理平台2个、变电站3座、综合研发楼1座、大学生创业园1座、生态观光塔1座、品牌展示厅1座、农产品检测中心1个、有机农产品基地10个、小微企业孵化楼1座,引进企业20家、培育龙头企业10家,培育新品种核桃2个、打造品牌4个,生产总值突破30亿元。
加强种业及基地建设。培育一批高产、优质、多抗、广适和适应机械化作业、设施化栽培的新品种,建成一批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的优质种子生产基地,重点扶持新疆金丰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发展上市,使其成为我县育种能力强、生产加工技术先进、市场营销网络健全、技术服务到位的“育繁推一体化”现代农作物种业集团。到2020年,进一步建设完善农作物种子基地4个,力争使基地面积达到9万亩以上,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稳定在99%以上,良种在农业生产中的贡献率达到50%以上,商品化供种率达到85%以上,引进和推广5个以上新品种。
第三节加强农业支撑体系建设
加快建设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强化政策扶持,加快建立和完善以乡镇农技综合服务站为依托的农业社会化网络服务。积极实施基层农技推广特设岗位计划,加大专业人员技术培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强化乡镇、管理区区域农技站、林业站、畜牧站、农机站建设,有效解决村一级农业科技推广网络断层问题。创新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机制,重点支持为农户提供代耕代收、统防统治、烘干储藏等服务。重点加快推进棉花、林果机械化示范基地建设,加快新技术、新机具的引进推广力度。大力开拓农村市场,以乡镇商贸物流体系建设为重点,建设仓储、物流、商贸基础设施,按照“两化三配套”的要求,完成全县农贸市场改扩建和新建任务;大力发展农村商业服务网点建设,力争到2020年实现村级农家店全覆盖,建立起城乡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的生产、生活资料经营服务网络体系,带动电信、交通、金融、保险等社会服务业全面发展。
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体系建设。重点抓好水稻、小麦、玉米、棉花、油料、蔬菜和瓜果等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力争到2020年,落实粮食标准化面积35万亩以上。强力实施林果业提质增效工程,以林果业精细化、标准化管理为抓手,落实100万亩高标准的林果面积,优质林果率达60%以上。按照“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环境生态化”标准,支持标准规模化养殖小区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十三五”末,新增标准化养殖小区30个,牛、羊、猪良种率分别达到90%、80%、100%,标准化规模畜禽养殖比重力争达到30%以上,建设完成一个现代化畜牧养殖示范园区。加强绿色和有机农产品基地建设和产品认证与管理,实现全国有机农产品认证示范县的验收和正式命名。到2020年,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认证数量增加到30个以上,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生产基地90万亩,绿色、有机农产品示范基地达到100万亩。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建立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信息平台建设和农产品基地生产投入在线监测平台。“十三五”末,建立健全县、乡两级农产品安全监测和县、乡、村三级农产品监管网络。县域内农产品生产主体实现农产品产地监管全覆盖,实现二维码实名认证,产品全部达到绿色、有机标准,实现农产品生产信息网上查询溯源。
加快建设农业防灾减灾体系。加强重大农业病虫害、林业有害生物防控、重大动物疫情、森林草原火灾、防洪抗旱、重大气象灾害等预报、预警、控制指挥和应急救灾物资储备调运等能力建设。健全农作物、牲畜政策性保险,做到应保尽保。加强县乡村三级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完善动物疫病防控监测网络,确保牲畜集中免疫密度达98%以上,产地检疫率达100%。
第六章坚持服务业兴县加快现代服务业大发展
紧抓国家建设“一带一路”重大机遇,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全力打造阿克苏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全力推进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升级版”进程,坚持大旅游、大融合、大产业、大服务的发展理念,深入挖掘旅游资源、历史文化内涵,推动现代服务业大发展。
第一节全力打造现代综合物流基地
发挥温宿县的区位、交通、资源优势,抓住“丝绸之路经济带”区位优势,依托铁路、公路、航空等三位一体的交通区位优势,以阿克苏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平台,大力培育大型商贸物流企业,加快现代物流服务产业快速发展,建成辐射南疆及中亚的物流中心,把温宿县建成新疆重要的仓储物流中心、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南疆商贸物流中心的重要节点,中巴经济带走廊物流中转站。
全力推进临空经济园区发展。“十三五”期间,重点推进现代综合物流业发展,优化空港物流区和空港经济区(一园两区)总体格局,空港物流区依托外环线重点发展空港物流产业,空港经济区依托温宿县城重点发展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形成以电子商务、现代物流、会议会展、总部基地、休闲商业、航空配套服务、市场展销、居住等于一体的综合性临空经济圈。
加强物流市场主体建设。优化县城商业区和大型社区物流基础设施布局,形成层级合理、规模适当、需求匹配的物流仓储配送网络。重点围绕空港物流园、温宿自治区农业科技园和翰沃国际建材城、大欣汽车城等大型企业集团,积极培育第三方物流企业,引进1-2家物流上市企业。加大传统仓储、运输企业设施改造力度,支持邮政、供销进一步完善终端服务网点,拓展增值服务和高端服务,打造覆盖全县城乡的物流网络。
完善城乡配送基础物流网络。鼓励现有运输、仓储、货代、联运、快递企业的功能整合和服务延伸,着力加强以农村货运站为主体的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县、乡、村农产品批发市场与集散地农产品批发市场项目建设,逐步完善以农村物流枢纽站场为基础,以县、乡、村三级物流节点为支撑的农村物流基础设施网络体系,提升温宿农副产品物流中心地位。
到2020年,全县冷链仓储库容达300万平方米,货物运输量达到15万吨,基本建立起现代物流所需的配套性、系统性、标准化、专业化的硬件设施。到“十三五”末,新建、扩建发展较大规模的超市、连锁店、专卖店、仓储式商店5个,建立物流配送中心2个,形成以配送中心为龙头、乡级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新型农村商品流通网络。
第二节打造南疆旅游首选目的地
依托天山托木尔世界自然遗产的品牌优势、丝绸之路温宿(姑墨)故城的历史文化优势、毗邻阿克苏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市的区位优势,打造新产品,开发新线路,培育新业态,创新旅游管理机制,建设国际化、现代化的旅游服务体系,着力把旅游业打造成为兴产业、增就业、减贫困、保稳定的支柱产业、富民产业,实现由旅游资源大县向旅游产业强县的转变。到2020年,全县接待游客6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2亿元,年均增长10%以上;成功创建国家5A级景区1家以上。
紧扣旅游发展要素,培育壮大旅游产业。以温宿天山托木尔大峡谷为龙头,抓好4A、5A级景区创建,完善硬件设施,提升管理服务,允许自驾车进入景区自由行,配套提供导览标识、导航系统、观景摄影停车位、自驾车营地等供给服务,争取成功创建为阿克苏首家5A级景区、首家5A级自驾景区。支持天山神木园品质提升。以旅游交通改善为重点,打通温宿北部山区(破城子→琼库孜巴依→小库孜巴依→阿克布拉克→小台兰→平台子→许库孜纳克→帕克勒克→阿特奥依纳克→小麻扎→天山神木园→托木尔冰川→英沿边境区)旅游公路,形成托木尔南坡200公里自驾游黄金线。在新城区、大峡谷、帕克勒克、博孜墩、阿特奥依纳克等旅游交通节点,建设旅游集散与服务中心(自驾车营地),提供自驾车(房车)租赁加油维修、旅游厕所、信息咨询、行李寄存、户外装备、应急救援等综合服务,形成自驾游服务网络,培育自驾游产业。积极争取开展托木尔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推进柯柯牙管理区产业园(天山来客大本营)、温宿故城(亚瓦沟、古墓群)旅游开发,推广旅游文化景观建设与旅游服务功能、旅游富民就业相结合的发展模式,从建筑风格、景观小品、园林绿化、夜景灯饰、标识系统等方面塑造温宿文化氛围,把老城区、柯柯牙打造成为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文化旅游小镇。在帕克勒克、阿克布拉克创建一批星级农家乐,规范提升柯柯牙路、县城周边农家乐,统筹利用惠农资金,加强卫生、环保、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形成乡村旅游示范区。以温宿核桃、大米、红枣、苹果为重点,实施“温宿礼物”旅游商品研发推广营销工程,推进旅游商品品牌化经营和产业化发展。
完善旅游发展保障,拓展旅游客源市场。组建温宿旅游发展委员会,全面协调旅游各要素发展瓶颈问题,共同推动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跨越发展。借助和深化旅游对口援疆,加强以大峡谷为重点的景区软硬件建设,加大温宿旅游宣传推广,开展旅游企业结对帮扶,完善游客来温奖励政策,以金华千人游温宿带动浙江万人游新疆。依托天山托木尔世界自然遗产,推广天山遗产廊道世界顶级精品环线。坚持每年举办一届天山托木尔文化旅游节,每年到浙江等援疆省市开展一次文化旅游宣传推介,持续用力,提升知名度。实施智慧旅游景区示范工程,构建以服务游客为核心的景区智慧旅游服务体系,实现电子门票、景区内交通、餐饮、购物、住宿、娱乐项目的全程智能化营销,为游客主动推送个性化服务,形成标准化的高质量服务体系。实施“互联网+旅游”宣传营销战略,将温宿景区门票、酒店住宿、农家乐餐饮等旅游产品投放到国内知名网站进行线上销售。采取“外引内培”的方式,加强旅游行业人才队伍建设。严格规范旅游开发程序,实施分区分级保护与控制性开发制度。
第三节加快发展现代综合服务业
加快地中海水岸名城、西域美食城、金桥水上娱乐场、金桥仓储式超市、阿克苏北郊客货物流服务中心(二期)物流和仓储服务中心、农贸花鸟鱼综合市场等项目建设。大力引进建设星级酒店、大型超市、购物商场的同时,注重发展老百姓消费得起的农家乐、特色餐饮、休闲娱乐等生活性服务业发展。以适应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需要,坚持高标准规划,以调整住房供应结构为主线,以改善居民居住条件为目的,以打造新城区为规划重点,以经济适用房、公共租赁房和普通商品房为建设重点,形成适应不同层次需要的住房供应体系。争取文化产业发展资金,扶持姑墨小靴刀、柯尔克孜刺绣等温宿特色手工艺品发展;结合“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积极推进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完善农村商贸流通基础设施,改造升级农贸市场,实现城乡连锁,为农民提供优质、方便、快捷的服务。
大力发展与生产型企业相配套的物流、金融、保险、信息和法律服务、会计、知识产权、技术、设计、检验检测认证、咨询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积极培育新兴服务业。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加快资本市场建设。鼓励金融机构在温宿设立分支机构,创新和发展普惠金融。推进保险市场主体多元化,规范发展保险中介机构服务。
第七章坚持基础设施现代化增强社会发展支撑
按照“适度超前、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环境友好、安全可靠”的原则,大力推进以水利、交通、能源、信息及市政公用设施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区域基础设施一体化,为温宿县经济社会大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第一节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坚持开源与节流并举、开发与保护相结合的方针,积极践行水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全面落实“重水、惜水、护水、管水”新思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
高度重视节约水资源。把节约用水放在更加突出位置,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确保用水总量、灌溉定额和水功能区纳污能力“三条红线”控制指标不突破,大力推行农业高效节水,优化用水结构。着力强化农业、工业和城市节水,严控高耗水、高排放行业增长,努力建立节水型经济和节水型社会,以用水方式转变促进发展方式转变。
重点解决水资源季节性短缺、区域结构性短缺和生态环境恶化问题;大力推进农业高效节水,从高效节水向高效用水转变,从供水管理向需水管理转变、从水资源开发利用为主向开发保护并重转变、从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转变,从局部水生态治理向全面建设水生态文明转变,从重建设向建设管理并重转变;大力推进水利转型升级,加快实现水资源管理统一化、水利投资多元化、水的运营市场化、水利信息化和水利现代化,从而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高效利用。
加快农田水利建设步伐,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大力推广农业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推进台兰河大中型灌区改造,坚持库玛力克河、台兰河、柯柯牙河山区控制性骨干工程建设为主,兼顾补充水源工程建设。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农田高效节水、小型农田水利及中小河流域治理、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等4类重大水利项目建设。2020年,投入18.64亿元,新建防渗渠843公里、永久性防洪坝166公里,新增农业高效节水22.5万亩,灌溉水资源利用系数提高到0.57,农业用水比重降低到90%以下。积极推进水权水价改革,逐步体现水的商品属性和水资源的稀缺性。
加快重要河流开发治理,推进重大水资源配置和枢纽工程建设及管理。力争“十三五”末,全县实现干、支、斗渠三级渠道防渗率95%。重点建成铁米尔苏河梯级水电站、库玛拉克河东岸总干渠永河尾水水电站。加快台兰河洼地水库、萨约勒水库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增强水资源调控能力,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突破控制性水利工程建设滞后的瓶颈制约。科学编制“一城四园”水资源配置规划,启动台兰河洼地水库,为重点工业项目落地、重点园区建设和大规模游牧民定居提供可靠的用水保障。
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加大水环境保护力度,充分发挥水利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引领性功能,加快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大力推进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推进水土保持工程建设。
加快城乡安全饮水工程建设。努力建成保障民生、服务民生、改善民生的水利发展体系,重点加强水源地保护,实施温宿县饮用水水源保护工程。力争“十三五”末,城区安全饮水覆盖率达到100%。围绕农村饮水提质增效工作,进一步提高农村集中供水率、供水保障率、水质合格率和自来水普及率。坚持以重点水源工程建设为主,加快乡镇、管理区水厂建设,集中突破台兰河灌区与山区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加大入户工程力度,安装计量装置,最大限度地提升供水到户水平。新建农村饮用水监测中心3处。力争到2020年,农村安全饮水普及率达到95%。
水利工程重点项目 (1)农村饮水安全和城镇供水工程:解决11.83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进水安全提质升级; (2)灌区节水改造和高效节水工程:规划建设4个渠首配套改造工程、4座大中型病险水闸除险加固,大中小罐区节水改造工程; (3)山区水库及水源工程:规划建设总库容2.1721亿立方米,供水量8.4亿立方米的山区水库,使18万人收益; (4)防洪工程:建设防洪提总长245.67千米,同时建立温宿县山洪灾害防治应急工程及其相应的气象、水文、山体滑坡灾害监测和预报系统; (5)盐碱地改良试点工程:治理面积5万亩,改造干支排渠1885公里; (6)管理及水文资源监测能力建设:计划投资7.86亿元。 |
第二节完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体系
依照“着力全局、立足县情、合理布局、干支结合、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统筹各种交通方式,加强公路、铁路支线、站点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构建连接东西、纵贯南北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全面提升温宿县的对外交通能力。到2020年,完成主要县道公路、出境路以及连网路的建设改造,实现区域内公路网络的完善,提高县道和主干乡道通行能力。
推进机场大道附属工程、大学城周边道路项目建设,积极争取温宿产业园区铁路编组站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温宿—英沿边防公路前期工作,争取全面启动温昭公路建设,并延展到木扎特口岸,促进南、北疆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到2020年,全县公路总里程达到3200公里,等级公路所占比重达到61%。
提高农村公路通达深度,改善县域通畅能力。以自治区实施富民畅通工程为契机,加快托乎拉乡—托甫汗管理区等重要农村公路改造建设,增强县-乡镇和乡镇-乡镇通畅能力,加强农村公路沥青路面及路肩、边坡养护管理。加快招呼站建设,试行农村客运公交化改造,尽快形成路、站、运一体化的交通网络。“十三五”期间,新、改建重要县乡道路577.6公里,建制村通硬化路建设750公里,农村公路危桥改造20座,农村公路安保工程900公里。
完善交通发展的服务和管理体系。发展公路服务体系,完成阿克苏地区综合客运站1个,乡级客运站13个,货物枢纽项目4个。建立农村公路养护站,推动重点乡村客运站、自然村候车亭、招呼站建设,推进农村客运网格惠民服务。
交通重大项目 (1)阿克苏南过境高速:计划投资55600万元建设过境高速; (2)普通国道:乌鲁木齐-红其拉甫(温宿境内),计划投资221000万元;伊犁昭苏县—温宿县—乌什县,计划投资385000万元; (3)普通省道:塔什兰干—阿克苏,计划投资18000万元;阿克苏—温宿—英沿,计划投资155900万元;S307线岔口—温宿县城—S306线岔口,计划投资24000万元; (4)重要县乡道:温宿十万亩生态园—阿克苏市柯柯牙路与迎宾路交叉处,计划投资18000万元;纺织城X312线岔口-克孜勒镇荒地村-阿塔公路,计划投资14000万元;盐山口—大峡谷—老龙口公路,计划投资8100万元; (5)县城客运站:计划投资6000万元建设县城客运站一个; (6)货运枢纽(物流园区)项目:阿克苏北郊客运站计划投资8000万元,阿克苏纺织城温宿货运站计划投资15000万元,温宿自治区农业科技园区货运站计划投资1500万元,阿克苏地区高新技术开发区货运站计划投资1334万元,完善产业园区货运站计划投资1500万元。 |
第三节完善电力设施建设
坚持能源和电网建设并举,大力发展水电,适度发展热电联产项目,推进分布式光伏发电,保障区域电源供应稳定性,形成温宿电网、国家电网和兵团农一师电网三网联供、互为补充的供电网络。
加快电源建设。重点完成大石峡水电站前期工作、铁米尔苏梯级水电站、协合拉水电站、库玛拉克河东岸总干渠永河尾水水电站投产发电。到2020年,全县主要河流水电装机总容量达300万KW。依托博孜墩丰富的煤炭资源,推进纺织工业城2×350兆瓦热电联产项目投产发电。依托光热资源,适度发展分布式光伏。
加快电网建设。对现有电网进行升级改造,新建变电站7座,35千伏输电线路207公里,建设2座220KV变电站及配套输电线路。重点加快新城区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前期工作,架设新城区配电线路15.5公里、31公里通讯管线建设。加快产业园区220KV变电站建设,完成产业园区内电网建设25公里。完成景区电网建设全覆盖。提升城镇主干电网电压等级和稳定输送能力,加快构建220KV骨干网,进一步完善110KV供电网络,提高电网整体水平。加强农村地区电网建设和改造,实现全县农牧村镇电力供应全覆盖。加快电力通讯建设,加速农网、城网改造步伐,提高城乡电力保障能力。
到2020年,电力总装机容量达140万千瓦,其中新增水电装机30万千瓦、火电装机70万千瓦。供电可靠率提升至99.96%,综合电压合格率提升至99.95%,综合线损率下降8个百分点。
电力建设项目 (1)温宿铁米尔苏河水电站建设;(2)大石峡水电站工程;(3)协合拉水电站;(4)博孜墩煤矿水电站;(5)铁米苏河上游、台兰河上游水电站;(6)新城区电网改造升级工程;(7)温宿产业园区输变电工程;(8)十万亩生态园220千伏输变电工程。 |
第四节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
优化信息化发展环境,按照建设的系统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原则,围绕特色优势产业升级和民生服务的迫切要求,以云计算服务平台建设为核心,找准突破口,先行先试,加大智慧基础设施,着力推进政务、旅游、农业、民生和维稳重点领域智慧应用体系建设,逐步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进程。
加强信息技术在社会领域应用,推进民生领域信息化。以保障和改善民生、创新管理为重点,加快社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推动卫生、医疗、教育、文化、社会保障等领域信息化;依托“缩小城乡数字鸿沟计划”,加强少数民族信息技术应用,推进农村信息化技术设施建设,实施宽带提速工程,提升产业园区骨干核心网络和业务平台功能;规划推进农村信息化技术设施建设,推进“光纤到村”、“宽带入户”,建立县、乡、村三级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和乡镇农业信息服务站,扩大宽带覆盖范围;实施移动通信网络升级工程,加快建设覆盖全县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网,合理布局基站,建设3G、4G基站;实施有线电视网络优化工程和数字化改造,实现有线电视区域覆盖率100%。到2020年,移动电话用户普及率达到95%以上,3G覆盖率达到100%,互联网乡村通达率90%,广播电视覆盖率达到99.8%,农村有线电视通村率和通户率分别达到100%和90%。
加快信息化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充分发挥信息化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利用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为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重点促进云计算、物流网、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现代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等融合发展,力促除红枣、核桃等传统干果外,以棉织品、玉石、药材为代表的特色产品进入网络零售主流产品序列。
深化电子政务的应用,加快数字化服务型政府建设。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为目标,大力推进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领域的电子政务建设,普及和推广“一站式”行政服务,完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调机制,促进政务管理创新和服务型政府建设,做好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工作。
第八章坚持城乡协调发展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
以城镇化为核心,推进“阿温同城化”发展战略,提高城镇发展质量;以城乡发展一体化为导向,深入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和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按照“产城融合、宜居宜业宜游”的要求,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有效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力争到2020年,县城镇人口达到10万人,户籍城镇化率提高到40%以上。
第一节构建新型城镇化发展格局
突出规划引领作用,推进县域“多规合一”,优化城镇空间布局,逐步形成“一个县域中心城镇,四个镇组团中心,八个一般乡”县域城镇等级结构体系。其中:“一县域中心城镇”是指温宿县县城,“四个城镇组团中心” 指佳木镇、克孜勒镇、阿热勒镇、吐木秀克镇,“八个一般乡” 指恰格拉克乡、依希来木齐乡、古勒阿瓦提乡、博孜墩乡、托乎拉乡、柯柯牙管理区、托甫汗管理区、共青团管理区。
大力实施“西拓、东优、北控、南联”发展战略。逐步将温宿县城建成综合型城镇,建设为南疆地区特色农副产品生产及加工基地,南疆地区能源开发服务基地,阿克苏地区重要的商贸物流、产业服务中心,阿克苏地区重要旅游服务节点,以田园和“泉城”为特色的宜居宜游魅力名城以及温宿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将佳木镇和依希来木齐乡建成工贸型城镇。佳木镇按照“向东向北”温宿县域东部的重点城镇,为佳木发展片区的组团中心,温宿产业园区的综合服务基地,以农副产品加工、商贸批发等产业为主,生态环境良好的服务型城镇。
实施特色乡镇旅游发展战略。将吐木秀克镇、博孜墩乡、柯柯牙管理区建成旅游服务型城镇。其中吐木秀克镇建成为温宿县域北部的重点镇,沿边高寒发展片区的组团中心,以旅游服务、农副产品初加工及集散等为主的城镇,周边矿产开发的综合服务基地。将克孜勒镇、阿热勒镇、恰格拉克乡、古勒阿瓦提乡、托乎拉乡、托甫汗管理区和共青团管理区建成集贸型城镇。阿热勒镇作为服务于阿热勒镇和恰格拉克乡的组团城镇中心,以农副产品集散、农副产品初加工等为主的集贸城镇。克孜勒镇作为服务于克孜勒镇、古勒阿瓦提乡的组团城镇中心,以农副产品集散、农副产品初加工等为主的集贸型城镇。
第二节提升城镇综合承载能力
加快推进“阿温同城化”发展战略,以提升人口聚集能力和综合承载力为突破口,在阿温同城化规划确定的“一核一群二轴”的城镇空间布局结构框架下,温宿县城进一步推进县城、临空经济园区组团式发展,加快阿克苏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步伐,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以产业集聚带动人口集聚,实现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联动推进。
加快县城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加强县城供水、供气、供热、排水和垃圾处理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协助上级交通部门做好314国道北移,温宿县幸福路-阿克苏市解放路、温宿县稻香路-阿克苏杭州大道以及中环快速(西段)三条城市的贯通。完成老城区巷道排水改扩建工程,推进亚瓦沟地质灾害区域治理和旅游资源开发。完成老城区供热管网、排水管网、人行道改造、节能改造、城市防洪及县城生活垃圾处理中转站等工程。同时加快北郊客(货)运站、阿温公交、出租车同城并网和完善公共自行车站点等全方位交通建设,促进多种运输方式零距离换乘和无缝对接,形成货畅其流的现代立体交通体系。
以佳木示范镇为试点,带动阿热勒镇、克孜勒镇、吐木秀克镇新型城镇化建设。新建佳木镇、阿热勒镇、克孜勒镇、托乎拉乡、吐木秀克镇、依希来木齐乡、古勒阿瓦提乡、恰格拉克乡、博孜墩乡天然气中压管网和建设减压站;完善小城镇功能和公共设施体系。加强城市-城镇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实现小城镇道路、水电、广播通讯、电信等配套设施齐全。加快临空经济园、新疆科学技术学院(阿克苏)、地中海水岸名城、西域现代美食城、金桥水上乐园、翰沃建材城三期、大欣汽车城轻卡市场、阿克苏北郊客货物流服务中心(二期)、物流仓储服务中心和农贸花鸟鱼综合市场等重点项目建设。
健全完善城市管理制度,实现城市精细化、人性化管理,积极打造海绵城市。下大力气治理“脏乱差”问题。大力实施城市绿化、亮化、美化、净化工程,积极争创自治区“园林县城”。到2020年,县城日供水能力提高到9600立方米,城市供热、供气普及率达到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75%,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8%,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6.8%。
第三节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坚持把建设新农村与城镇化相结合,积极推动城镇户籍制度改革,加快撤乡建镇步伐,发挥其解决农牧民就地就近就业、辐射带动农村二三产业、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功能。积极推进农村建设用地减少与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试点工作,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统筹县城和重点小城镇及城镇建设与开发区建设的用地需求,大力清理闲置土地,努力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切实提高土地利用水平。加快统筹城乡示范区建设,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加大城乡社会保障制度衔接,加快形成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建设美丽乡村,实现城乡一体化。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逐步缩小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在义务教育、公共卫生、公共文化、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差距。突出抓好富民安居、富民兴牧、富民畅通、牧民定居、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和农田水利、农业机械化、农业标准化、农村公路、电网、人畜饮水、住房、生活垃圾治理、改厕、电信、广播电视、邮政和互联网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利用。优化村庄规划,实施集中连片建设,完善公共设施、优化农村卫生和居住环境。到2020年,自来水通村率达到100%,保障农村人口饮水安全,宽带入户率达70%,全面完成模拟电视向数字电视转换,农村人均钢筋砖木结构住房面积由2010年的22平方米提高到32平方米,覆盖农牧区的邮政网络基本建立。
第九章坚持绿色发展加快生态文明建设
按照“北部构建托木尔峰自然保护区——国家地质公园生态涵养区、东部构建工业园区——百万亩胡杨生态保护区、西部构建库玛力克河湿地公园——早让自然保护区、中南部发展以特色林果为主体的平原绿洲现代林业体系” 生态功能区布局,注重发挥不同功能区的优势和特色,优化区域布局,充分挖掘和合理利用林业资源,突出生态建设重点,为建设城乡宜居生态环境,确保生态安全,提高经济社会发展的生态承载能力提供强有力的生态支撑。
第一节加大生态保护与建设
坚持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发展相结合、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治理与防护相结合、紧紧围绕增加森林资源、防止水土流失、涵养水源、净化水质等重点问题,统一规划,分类指导,分区推进,促进全县生态、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
加大生态保护力度。完善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旅游观光风景林森林防护体系;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加强水、土壤、大气等污染防治。坚持重点公益林、草原湿地生态保护,抓好喀拉玉尔滚、台兰河流域综合治理,严防地表水、地下水污染。落实草原生态保护奖励机制,巩固生态建设成果。加强生态环境管理,建立健全生态环境监测监查管理网络系统;全面治理水土流失和水质污染,实现自然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加大辖区生活源、工业源、农业面源污染排放及固体废弃物的治理力度。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守耕地红线,提高国土资源科学发展的保障能力,强化引领管控、强化责任落实、强化制度约束,多措并举,促进土地集约节约利用。严格禁止和查处非法开荒。
推进生态工程建设。重点实施造林绿化工程、清洁小流域工程、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工业点源治理项目、集镇垃圾污水处理项目、尾矿库治理项目、生态移民工程等七大工程。实施土壤、矿山修复工程,开展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实施禁牧、草畜平衡工程,创建自治区级生态乡镇1个。推进造林绿化,大力实施防沙治沙、退耕还林、生态公益林保护、以及荒漠植被恢复等工程,新增人工造林10万亩以上,完成3-5万亩生态林建设,建设标准化绿道5公里;推进温宿产业园区北部生态涵养区建设。到2020年,森林覆盖率达到13.5%以上。
加强生态功能区保护。加大生态建设和修复,重点抓好河谷、森林、草地、湿地等生态功能区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对天然林实行重点保护,推进山体绿化和主要干线沿线森林植被改造,加强封山育林和城乡绿化,确保重点野生动植物和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保护;继续推进牧民定居和生态移民与扶贫搬迁,减轻生态脆弱地区环境压力。
第二节加强环境保护
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国家产业政策,建立健全资源有偿使用机制和保护补偿机制,实施污染物排放全面达标工程,确保污染物排放总量稳定下降。重点抓好油气开采、煤炭开采、煤电、建材等行业水污染和大气污染防治;强化源头治理,推行清洁生产,加强大气和水污染防治,重点做好喀拉玉尔滚、台兰河流域及温宿县地下水控制区等重点水源地污染防治工作。
加快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现有的工业企业污染治理设施,新建项目严格按照建设项目“三同时”要求,配备建设相应的治污设施。新建城区垃圾无害化处理中转站,加快城区及产业集聚区污水收集系统建设,积极推进园区污水处理管网并容,保障产业园区污水处理厂顺利投运。加快乡镇污水处理收集设施建设,结合小城镇建设完成佳木镇、阿热勒镇等城镇生活污水、垃圾填埋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并投运。依托南疆固体废物处置中心,建立健全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和集中收集处置系统。
第三节加强资源节约利用
加大资源综合利用工程推进力度。积极实施工业废水回用处理工程、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工程;积极完善产业园区污水循环再利用、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分类管理;加快建设农业农村废弃物综合利用工程,提高畜禽粪便利用率,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积极推行电源、生物质能、光伏等新型清洁能源供热模式,提高企业余热余压及废气利用和可再生能源利用效率,推进城乡经济可持续发展。
大力推行资源节约利用。以节能、节矿、节水为重点,加强政策引导,创新节约模式,推广节约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大力节约能源,突出抓好冶金、电力、交通等重点耗能行业和企业节能,严格执行节能法规和能耗标准,完善节能政策机制。规范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秩序,根据国家产业政策,鼓励民间资金对矿产资源实施勘查开发,坚决遏制“五小矿”,加强尾矿资源及共生伴生资源综合利用,大力引导、鼓励矿产资源精深加工。大力节约用水,制定和修改行业用水定额,推广节水设备、器具和节水技术,有效配置工农业用水资源。“十三五”期间,万元GDP能源消耗控制在地区下达的指标内。
加强节能减排工作。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淘汰落后生产工业和设备,加强冶金、煤炭、电力等重点行业清洁生产管理。加强工业污染防治,重点做好工业园区环境监测和污染治理,解决烟气脱硫、废水综合利用、尾矿治理等问题。积极推进矿山环境综合整治,督促矿山企业按照“一控双达标”和环境质量评价要求完成工艺设计。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防止土壤污染;重点做好牧民定居过程中的环境综合整治。
积极推广节能环保新技术,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实施重点污染减排工程,强化企业治污主体责任。加大工业污染治理力度,严禁在大气控制区新建燃煤锅炉。强化固体危险废物监管,加强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万元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控制完成年度目标。
到2020年,工业废气处理率达100%,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70%,巩固工业废水达标排放成果;城镇空气质量达标率达到65%(异常天气除外),城镇和农村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达到100%。
第四节促进低碳循环经济发展
按照“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的原则,以提高资源产出率为目标,推进生产、流通、消费各领域、各环节循环发展,加快构建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推动循环经济发展。
加快发展生态经济。加强地膜回收利用,全面推广使用0.01毫米地膜,减少农村白色污染。“十三五”末,全县主要农作物实现测土配方施肥面积全覆盖。大力开发绿色有机食品,适度发展反季节蔬菜和晚熟果品等,创建有机农产品基地10个,面积稳定在2万亩,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达到98%以上,力争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县通过国家认监委验收。
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发展。以化工、石油、煤炭、建材、电力、冶金等行业为重点,进一步扩大循环经济示范试点范围,从点、线、面多层面实施并推广循环经济典型模式,建立循环型现代产业体系。加大循环经济资金投入,实施园区循环化改造、城市矿产示范基地、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等循环经济重点工程。加快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实施农业循环经济综合示范区等重点工程。加强农作物秸秆、粉煤灰、脱硫石膏等大宗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提高废旧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全面推行清洁生产,从源头减少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扩大禁实限粘范围,推进新型墙体材料的应用。限制过度包装,有效遏制资源浪费现象。开展绿色建筑行动,扩大居住建筑节能75%的节能设计标准实施范围,持续实施现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和节能改造,扩大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上的应用范围。开展绿色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加强节能型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加快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引导居民绿色出行。加强节能监察、统计、计量等能力建设,建成节能管理、监督、服务“三位一体”的体系。推进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倡导文明、节约、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
第十章坚持共享发展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第一节完善就业服务体系
就业是发展和团结稳定的结合点,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坚持发展经济与扩大就业并举,落实积极的就业扶持政策,千方百计增加就业。立足产业带动,加快发展吸纳就业多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小微服务企业和民营企业,大力发展“短平快”项目,继续实施纺织服装产业百万人就业工程,为农村富余劳动人员提供“低门槛”就业岗位,实现就地就近家门口就业。鼓励农村劳动力创业、农民工返乡创业,支持以创业带动就业,着力解决少数民族群众就地就近稳定就业问题。立足兵地融合、疆内解决,引导少数民族群众有序到北疆和周边团场就业。继续保持“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统筹推进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加快基层就业服务设施、实训基地、创业孵化基地等项目建设,促进各族群众就业创业。加强就业培训,加大财政对培训资金的投入力度,完善培训资金直补企业政策,重点解决好新成长劳动力、企业自主培训以及纺织服装行业岗前培训工作,促使更多的富余劳动力及失业人员逐步转变成产业工人。“十三五”期间,培训各类人员2.5万人次,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0.8万人以上,农村富余劳动力累计转移6.5万人次,城镇失业登记率控制在3.9%以内。
城乡就业培训重点工程 (1)公共实训基地;(2)农业职业技能培训工程;(3)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服务平台建设。 |
第二节打造健康温宿
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不断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构建与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一致,与农牧民健康需求相匹配的医疗服务体系,到2020年,基本建立覆盖农牧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人均享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医疗保障服务体系。继续巩固扩大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农牧民医疗保险制度覆盖面,参合率稳定在99%以上。逐步提高基本医疗保障层次和管理水平,加强县乡医疗机构的建设,提升医疗技术、服务能力,实现90%的病人在县域内得到救治;统筹建立健全重大疾病保障制度,开展重大疾病医疗救助工作,提高农牧民大病保障水平,实现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和商业健康保险等制度互补联动的医疗保障机制。
继续加大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依据《乡镇卫生院建设标准》(建标107-2008)填平补齐加强业务用房建设,改扩建不达标基层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新建1个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个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站和33个标准化村卫生室,到2020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达标率100%。全面加强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重视以全科医生培养和乡村医生培训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
继续落实和执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基本药物使用指导和处方集培训,逐步提高县公立医院基本药物的使用率。按照“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要求,2017年全面开展分级诊疗工作,提升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开展医生多点执业试点工作,引导医疗卫生技术人才面向基层开展工作。
全面实施县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逐步实现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计划生育、药品管理、综合管理、卫生计生统计、应急处理8大应用系统业务协同,促进数据集合信息共享。积极推动浙江金华市医疗单位、自治区、地区、县、乡远程医疗系统建设,提升县域医疗服务能力。
继续推进中医民族医提升工程。2016年,县维吾尔医医院完成“二级甲等”医院复审工作,业务综合楼建设并投入使用。到2020年,力争建设5000㎡集门急诊、医技、培训、康复理疗等为一体的业务综合楼。以县维吾尔医医院为发展中医民族医提升工程龙头,使全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和70%村卫生室具备中医民族医服务能力。进一步放宽准入条件,落实相关的扶持政策,鼓励社会资本开办专科医院、康复、老年护理等资源稀缺的服务领域, 到2020年,社会办医的床位数和服务量达到县域总量的20%以上。
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疾控机构、妇幼保健机构等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到2020年,努力争取建设5000㎡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内的集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生殖保健、临床、培训、科研、健康教育为一体的标准化妇幼保健院。孕产妇住院分娩率提高至99%以上,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25/10万以内,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控制在15‰以内。
加快卫生应急体系建设。争取援疆资金,加快建设并完善应对重大传染病、慢性病、职业病、精神心理疾病和突发公共卫生
事件“120”应急指挥与决策系统建设,2016年完成“120” 应急指挥平台系统建设,到2020年,力争完成辐射县城及7个乡镇急救站点建设。
完善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体系。做好重大传染病、慢性病、职业病、精神心理疾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加强食品、药品、医疗、职业卫生等监督管理,进一步推进食品药品监管机构改革,强化主体责任和诚信意识,建立起运转有效的县、乡、村三级食品药品监管网络,全面提升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坚持公共卫生优先发展,加强疾病防治、妇幼保健、卫生监督和卫生应急能力建设,加大重大、新发传染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地方病的防控力度,推进职业病防治体系建设,加强残疾预防,将残疾人基本康复项目纳入城乡居民基本医疗报销与救助范围。全面实施基本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拓展健康教育和健康干预渠道,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处置体系,实施救灾物资装备储备基地建设项目,提高重大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严格落实计划生育政策,扎实推进计划生育依法行政,严格控制计划外生育,全面落实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帮扶措施。
第三节 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保障体系
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加大社会保障财政投入,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救助体系和社会福利体系,努力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使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全县人民。
完善社会保险体系。加强社会保险政策落实力度,推进实施“全民参保登记计划”,稳步提高社会保险待遇,实现社会保险制度全覆盖。到“十三五”末,全县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 1.5万人,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4.11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到0.8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到 0.65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达到0.88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稳定率保持在95%以上。鼓励进城农民工参加城镇社会保险,规范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缴费,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依托“金保工程”建设,推进网络延伸,提升信息化整体水平,促进社会保险信息化建设由侧重业务经办向管理服务发展,加强社会保险基金运行监管。扩大社会保障“一卡通”运用,积极推进社会保险待遇无障碍享受。强化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管理。探索商业保险参与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落实大病保险制度与医疗救助等制度紧密衔接。
完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加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积极动员、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促进社会救助工作规范、高效、有序运行,推进社会救助工作科学发展。加大城乡低保工作力度,实现应保尽保、应退尽退、动态施保,积极落实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农村五保对象供养标准提供政策。不断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完善养老、医疗、教育、住房、灾害、司法等专项救助,建立统一规范的社会救助管理体制,加强基层社会救助工作力量,鼓励社会互助和帮扶。完善防灾救灾联动机制,完成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
构建新型社会福利体系。探索社会救助、救灾防灾、儿童福利、流浪乞讨救助及接济工作新模式,在政府加强“兜底”保障的基础上,加快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进程,建立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覆盖城乡、重点保障、水平适中的适度普惠民生福利体系。合理布局福利设施,切实保障“五保三无”对象、困难老人、孤残儿童和重度残疾人对公办福利机构的需求。积极发展老龄和儿童福利事业,进一步完善社区福利服务网络。严格落实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启动救灾物资储备库,建立健全促进慈善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
医疗卫生重点项目 (1)农村卫生服务体系。依据《乡镇卫生院建设标准》(建标107-2008)填平补齐加强业务用房建设,改扩建所有不达标基层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标准化建设; (2)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快县级医疗机构重点学科建设; (3)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做好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加强县、乡疾控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和能力建设,加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建设,新建1个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龙泉、欣业、稻香3个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站,改扩建7个不达标的社区卫生服务站;新建33个标准化村卫生室,改造30个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 (4)妇幼保健机构。完成5000㎡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内的集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生殖保健、临床、培训、科研、健康教育为一体的标准化妇幼保健院; (5)卫生应急体系建设。争取援疆资金,完善县“120”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与决策系统建设,加快建设“120”应急指挥平台系统及7个乡镇急救站点建设; (6)卫生信息化建设。建立援疆金华市、自治区、地区、县、乡公共卫生信息网络和远程医疗会诊、培训、分级诊疗等网络系统,到2020年,全面建立统一的卫生信息系统基本框架; (7)中医民族医事业。2016年完成县维吾尔医医院业务综合楼建设并投入使用,到2020年力争建设5000㎡集门急诊、医技、培训、康复理疗等为一体的业务综合楼。 |
第四节加大扶贫开发力度
大力实施脱贫攻坚工程。以中央扶贫工作会议、自治区南疆扶贫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以“解决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实施扶贫攻坚工程,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总体目标,围绕“四个切实”、“五个一批”、“六个精准”的要求,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基本方略,咬定青山不放松,采取超常规举措,拿出过硬办法,举全县、全社会之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按照自治区、地区统一部署和要求,到2017年,温宿县4329贫困户、14496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按照“九通”、“九有”、“九能”的整村标准,完成3个扶贫重点村验收工作,退出贫困村。
改善贫困村基础设施。紧紧围绕自治区整村推进“九通、九有、九能” 标准,以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援疆扶贫资源,扩大贫困村地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解决通水、通路、通电、通网络等问题。大力实施以工代赈,有效改善贫困地区耕地(草场)质量,加强乡村(组)道路和人畜饮水工程建设,开展小流域治理,增强农村基础设施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不断夯实发展基础。
开展村企共建工作。制定行业部门面向贫困村、贫困户政策措施,形成政策、资金、项目的整装集合,改善贫困村发展环境,加快脱贫致富步伐。增强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实现贫困农牧民持续稳定增收,贫困户人均收入达到小康标准。
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以贫困村和贫困户为对象,因人因地施策,提高扶贫实效。对有劳动能力的支持发展特色产业和转移就业;对“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实施扶贫搬迁;对生态特别重要和脆弱的实行生态保护扶贫;对丧失劳动能力、因病致贫的实施兜底性保障政策和提供医疗救助保障;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教育脱贫;实行低保政策和扶贫政策衔接,对贫困人口应保尽保。到2017年,使全县人均2800元脱贫标准线下的4329贫困户、14496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3个贫困村(阿热勒镇托万克麦盖提村、博孜墩乡博孜墩村、克孜勒布拉克村)达到“九通、九有、九能”标准,退出贫困村。2018年至2020年对脱贫的人口进行巩固提高。到2020年,实现农村脱贫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自我发展能力和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第十一章坚持创新发展加快社会公共事业发展
第一节 加快教育事业发展
将教育作为治本之策,按照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要求,创新教育理念、内容、方法、手段,进一步完善学前教育奠基工程,提升义务教育办学水平,优化高中教育办学层次,抓好职业教育技能培训,促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以阿温同城为契机,依托阿克苏大学城、中等职业技术学院,不断完善教育结构,将温宿打造成南疆区域标准化的教育基地。“十三五”期间,基本普及15年教育,教育服务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能力显著增强,到2020年,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1年,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3年,教育发展水平达到全疆平均水平,教育的总体质量进入阿克苏地区中上水平。
完善学前教育奠基工程。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办学体制,努力构建起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公共服务体系,“十三五”期间新建45所乡村级双语幼儿园,使全县适龄幼儿100%实现就近入园。全面落实学前双语保障经费,以创建示范性双语幼儿园为抓手,以提升学前教师责任心为重点,加大督查指导力度,不断规范幼儿园办园行为,提升办园水平和质量。
提升义务教育办学水平。积极实施义务教育“全面改薄”和寄宿制初中改造计划,改善农村教育环境,完成学校基础设施建设11.2万平方米,按要求基本补齐配足教学仪器设备,2018年实现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扩大城乡教师轮岗交流,大力实施“一体化办学”改革,不断缩小城乡教育差距,2019年实现城乡教育基本均衡。全面落实义务教育保障经费,强化“控辍保学”措施,实施政府主导入学通知制度,规范学籍管理,完善“以村为主”控辍保学机制,齐抓共管严防学生辍学,力争适龄少年、儿童入学率达到99.8%和99.9%以上,中小学生辍学率分别控制在0.2%和0.02%以内,九年义务教育在校生巩固率达到98%以上。
力促双语教育积极稳妥推进。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少数民族学前和中小学双语教育发展规划(2010-2020年)》,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的原则,积极稳妥推进双语教育,力争用5年时间,构建起各学段相互衔接的双语教育体系。按需补充合格师范类双语教师,加大双语教师培训培养力度,强化现有双语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充分发挥现代远程教育设备作用,全面提升双语教学质量。到2020年,学前双语专任教师达到489人,中小学双语专任教师达到2522人,学前两年双语教育普及率达到98%以上,中小学双语教育普及率达到92%以上,少数民族中小学生基本熟练掌握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提升高中阶段办学层次。充分依托国家对南疆高中教育的倾斜政策,全面改善高中阶段学校办学条件,“十三五”期间新建3.2万平方米校舍,使学生宿舍、教学用房及实训基地满足教学需求。全面落实普通高中免学费补助和中职学校“三免一补”政策,狠抓高中阶段招生工作,全县初中毕业生高中升学率达到98%以上;完善高中阶段学生“控辍保学”机制,实施学生到校情况报告制度,严防学生流失,确保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学生到校率分别达99%和95%以上,巩固率分别达98%和90%以上。加强职业教育,围绕温宿县“一城四园、五个基地、八大产业”战略定位,完善县职业技术学校配套建设,加大“双师型”教师培训培养力度,整合教育培训资源,开发适应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特色专业,稳步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联办,提升职业教育办学质量,形成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科学有效开展校外教育。加大乡村少年宫建设力度,确保每个乡镇、管理区都有一所乡村少年宫,充分发挥县青少年活动中心和13个乡村少年宫作用,强化校外教育教师培养培训力度,扎实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外教育活动,努力形成校外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效衔接的教育体系,促进全县青少年德智体全面发展。
培塑新疆特色“四好”教师队伍,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加强师德教育,把政治标准作为教师聘用培养的首要标准,依托自治区“国培计划”项目试点县和“三通两平台”建设,狠抓教育信息化应用普及,促进全县教师师德建设和教学能力整体提升,造就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新疆特色“四好”教师队伍。“十三五”期间,完成18480平方米教师周转宿舍建设任务,努力改善农村教师住宿条件,稳定农村教师队伍。注重各类教育内涵发展,把提高教育质量摆在突出重要位置,强化教学常规管理,加强教学工作过程性监管,狠抓教学质量检测评估,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十三五”期间,全县学前及中小学教学质量逐年稳步提升;到2020年,全县高考上线率达到95%以上,高考录取率达到地区前列。
第二节 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落实《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创新型新疆》,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具有温宿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到2020年,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达到10%,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和高新技术产品在县域国民生产总值中比重分别达5%以上,全县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达到4500人以上。全社会研究开发经费占县域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0.5%。先进实用技术在工农业生产中应用率达80%以上。
推动科技进步与创新。以“加强科技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现产业化”为核心,大力实施科技兴县战略,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优化科技创新环境,加快推进科技创新,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使科技投入经费达到公共财政支出的2.1%,为县域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力争“十三五”末,实施1个科技富民强县工程,70个科技兴县项目,鼓励和扶持1家高新技术企业。积极推广林果、畜产品深加工技术和碳硅镁多联产产业、精细化工等优势产业生产技术,提高关键技术、重大技术的科技成果应用和转化能力。保障优势产业技术水平达到自治区平均水平,力争跨入国家级科技进步先进县行列。
提升科技服务水平。大力实施科技防灾工程和企业创新工程,力争培育科技创新示范企业1家,创建国家3类应急避难所1处。坚持科技特派员制度,强化农业科技服务,促进农业提质增效。深化领导干部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为科技事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法律、政策、市场和人文环境。开展科普惠农兴村工作,大力争创“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抓好国家科技进步先进县创建工作。积极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栽培模式,不断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2020年,新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基地3个,推广新品种4个。
推进产学研联办或共建。强化企业在科技进步中的主体地位,加强对科技工作的领导,到2020年,R&D经费(指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到0.5%以上,重点行业技术与装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部分优势企业技术和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加快农业先进适用技术引进、推广和普及。加大对农牧业新品种的引进推广力度,重点做好农牧业主导产品的改良工作。集成、示范和推广先进适用的高产栽培技术,种植业重点推广大棚种植(蔬菜、林果、花卉)、林果育苗、农作物免耕直播、旋耕直播、测土配方施肥、控缓释肥使用、精准施药、病虫草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等先进适用技术;畜禽养殖业重点推广冻精冷配、胚胎移植、奶牛性控、生产性能测定等新技术,推广高油玉米、高蛋白饲草等优质饲料(草)品种,大力发展青贮玉米。
第三节 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以现代文化为引领,基本建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广覆盖的文化阵地覆盖网络,逐步形成政府、市场、社会共同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格局。积极开展“多彩文化”,稳步提高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水平,确保各族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助力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
继续加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统筹协调好县广播、电视网络与乡村广播电视,逐步实现统一管理、统一规划、统一实施、统一安排,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好舆论引导和文化支撑。加强县广播电视台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广播电视服务功能,加强“村村通”、“户户通”维护,进一步扩大农村广播电视覆盖面,到2020年完成“户户通补点”安装,实现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100%。全面实现广播电视户户通。实施整村推进的办法,严厉打击非法销售地面卫星接收设施和网络电视棒的行为,净化文化信息环境,确保播出安全。2020年底,全县新建2处社区文化活动场所,新增不低于300平方米的农村文化活动室57个,新建数字影院1座。牢固树立文化为民、文化惠民理念,加快公益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体制改革建设,努力构建覆盖全县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到2020年,力争完成县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体育馆和一批文化活动中心建设,每个乡镇建设不少于300平方米的综合文化站,村一级实现群众服务活动中心(文化大礼堂)全覆盖、体育健身工程全覆盖、绿色网吧全覆盖、卫星电视全覆盖。基层公共文化评价体系更加完善,基层文化惠民工程、文化场所管理、文化活动开展更加规范有序。大力推动数字文化建设,实现边疆文化数字长廊在农牧区全覆盖
积极开展“多彩文化”,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鼓励广大文化工作者编排创作一批深刻反映时代精神,具有浓厚生活气息和较高艺术价值的节目和文体活动,培育和完善社区文化,深化农村文化活动。坚持推动文化“六进”活动,大力实施“送文化下基层”活动,以开展“百日文化广场活动”、“乡村百日文体竞赛活动”、“万村千乡文化产品惠民行动”等活动为载体,加强面向特定地域、特殊群体的文化关怀,将进城务工人员纳入城市公共文化服务范畴。广泛开展覆盖城乡的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大力传播现代文化理念和行为方式,力争实现一个行政村一个月放映多场数字电影的目标。大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坚持群众体育和竟技体育“两手抓、两促进”,全面落实《全民健身条例》,大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高全民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到2020年,实现全县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口达30%。
进一步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工作。逐渐整理形成系统的温宿文化脉络,倡导原创文化创作,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建立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坚持培养与引进相结合,大力吸纳和培养艺术人才,努力培养和挖掘民间艺人、草根艺人、文化能人、传承人和群众文艺团队。建立濒危项目和民间艺人扶助金,对列入县级保护名录的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确定传承人。
加快推进边境乡镇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到2020年,实现博孜墩乡、吐木秀克镇村级文化活动中心全覆盖。边疆文化数字长廊各行政村全覆盖,行政村体育场地建设全覆盖。
加强档案馆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五位一体”功能,全面提升公共档案服务能力建设。“十三五”期间,继续完善档案馆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并达到国家二级档案馆标准,满足未来30年以上需求。继续丰富馆藏种类,加强“三重一大”优质档案资源建设。扎实推进数字化档案馆建设,馆藏档案数字化达到60%,积极开展档案业务指导工作,实现档案监督、指导全覆盖,2个乡镇达到自治区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乡镇标准,10个行政村达到自治区行政村档案管理示范标准。
第四节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全面实施人才强县战略。不断创新人才工作管理体制和人才发展机制,强化政府宏观调控作用,加大人才资源开发力度,合理优化人才结构,推动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队伍规模不断扩大,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依托阿温同城战略和对口援疆战略机遇柔性引进经济社会发展紧缺人才。依托阿克苏大学城,进一步完善住房、启动资金、配偶及其子女等人才引进优惠政策,将温宿打造成南疆人才培养基地和人才沉淀洼地,全面提升全县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专业水平和创新能力。
坚持引进与培养并重的原则。着力提升人才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建设门类齐全、技艺精湛的高技能人才队伍。高技能人才培养教育着眼于提升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适应新型工业化道路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要求,坚持以服务经济发展、促进技能就业为导向,以提升劳动者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为核心,以高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培养为重点,紧紧抓住培养、使用、激励、保障等各个环节,建立培养培训体系完善、评价和使用机制科学、激励和保障措施健全的高技能人才工作机制,形成有利于高技能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制度环境与社会氛围。
实施重大人才工程。继续加大引智工作力度。不断创新政府人才公共服务方式,健全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制度,大力开发公共服务产品,满足人才多样化需求。积极推进人才服务机构管理体制改革,大力发展专业性、行业性人才市场,积极培育专业化的人才服务机构。加强产业、行业人才发展统筹规划和分类指导,开展人才需求预测,定期发布急需紧缺人才目录。
第十二章坚持改革发展增强发展内动力
坚决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地委和县委各项决策部署,增强推进改革的政治自觉、战略定力和责任担当,以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加快政府行政管理职能转变和深化财税、金融、农村综合改革为重点,抢抓机遇、创新举措、凝聚力量,依靠改革为“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第一节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坚定不移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清理和减少审批事项,创新审批方式,优化审批流程,努力把温宿打造成审批流程最优、审批事项最简、审批时间最短的县之一;强化互联网对产业转型升级的引领、融合、创新驱动作用,加速产业价值链体系重构,实现发展新飞跃;继续深化国有农林牧场乡(镇)化管理体制和治理体系建设,让改革成果更多惠及各族群众。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鼓励民营企业依法进入更多领域,引入非国有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加快信用体系平台建设,推行企业法人及项目经理黑名单制,以信用监管取代行政处罚,达到引导企业规范经营的目的。扎实推进财政金融改革。深化乡村财务制度改革,规范乡村财务审核行为,提升政府购买服务的能力,实现小政府、大服务的目标;实现“四位一体”试点工作,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的困难;积极稳妥推进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简称“PPP”)融资模式,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服务领域。持续推进供销系统综合改革,加大乡(镇)基层社恢复改造力度,将基层社纳入乡镇统一规划,进一步完善乡(镇)供销网络,到2020年实现乡(镇)基层社全覆盖。加快“新网”工程建设步伐,大力发展“供销e家”农产品电子商务网络销售建设平台,支持乡(镇)中心村供销超市和综合服务社建设,全面发挥供销社服务“三农”中的主导作用。依法规范农村土地承包制,依法打击乱占滥用土地和非法开荒行为,有效维护群众利益;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改革,明确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变更、注销登记,实现农村土地承包管理规范化、制度化、信息化。
第二节推进民主法治体制改革
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建立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确保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建立司法机关内部人员过问案件的记录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进一步完善立案登记制,对依法应该受理的案件,做到有案必立、有诉必理。成立执行局,确保案件执行率。探索建立提起公益诉讼制度,实行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制和错案责任倒查问责制,完善人民陪审员和人民监督员制度。探索建立公证提前介入政府重大项目服务机制。建立完善司法鉴定机构。深化信访工作改革,实行网上受理信访制度,健全涉法涉诉信访依法终结制度,执行诉访分离机制,引导涉法涉诉信访问题在法治轨道内妥善解决。加快乡、村律师服务站建设,扎实推进法治专门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县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和人才保障。不断提升政法队伍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水平,着力解决好政法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努力培养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政法队伍。
建立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行政执法体制。突出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劳动保障等重点领域执法力量建设,提高行政执法质量。加强农业执法力度,完善农业执法体系建设。健全农业执法体系,强化执法队伍建设,完善县乡两级执法队伍,全面推行综合执法。改善农业执法装备、手段,有效规范农业行政执法行为,显著提高农业执法能力,逐步建立农业执法信息化在线监管平台建设,规范农资市场销售,力争实现在线监管全覆盖。促进政府部门优质、高效和廉洁服务。按照建立服务政府、法治政府的要求,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凡与企业和群众密切相关的事项,全面纳入行政服务中心管理。增强公共政策制定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加强行政问责制,完善政府绩效评估制度,提高政府公信力。规范政府行为,强化服务理念,加强社会管理,不断提高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深化政府机构改革,优化政府组织结构,科学界定政府部门职能。减少和规范政府行政审批。
全面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按照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管办分开的原则,承担行政职能的逐步转为行政机构,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逐步转制为企业,从事公益性服务的实行所有权与管理权分离,建立以理事会为主要形式的法人治理结构。规范公益性事业单位行为,实现公益目标最大化。加快社会中介组织改革,消除中介机构行政化倾向。打破行政壁垒,鼓励现有社会中介组织改造重组,优化结构布局。充分发挥县长热线、县长信箱、政风行风热线和政府网站、政务微博的作用,妥善解决群众反映的各类问题。
加快政府信息化建设。启动无纸化办公系统,提高工作效率。将电子政务建设与政府改革和社会服务结合起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重塑、整合、再造传统管理方式和流程,推广“一站式”审批便民服务,推进并联审批,推行政府绩效管理评估,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
第三节加快社会事业领域改革
深入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将公平可及、群众受益作为改革的出发点、立足点,破除以药补医,理顺医疗服务价格,建立符合医疗卫生行业特点的编制人事、薪酬制度,落实政府办医的责任,建立起“管办分开、法人治理”的现代医院管理新模式。到2020年,将温宿县人民医院建设成三级医院,并努力打造成为在南疆片区有一定影响力的特色专科医院、医养结合的服务中心。
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稳步推进中小学民汉合校、混班教学、混合住宿,让各族青少年从小生活、学习、成长在一起。依托阿克苏大学城、阿克苏地区中等职业技术学院,鼓励社会资源投入教育,不断规范民办学校办学行为,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健康发展。按照“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方针,建立健全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的联动机制、城乡均等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和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帮扶机制,完善促进就业创业的政策体系和责任制度,加快形成政府激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劳动者勇于创业的新局面。
加快文化体制改革。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内部机制改革、文化资源整合改革、服务基层服务农村机制改革、文化市场管理制度改革等重点改革任务,加强文化市场执法职能,严格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推行政府购买社会文化服务,鼓励社会力量、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推动新型媒介向农村延伸和普及运用,切实让现代化信息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各族群众。
深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健全无户籍人员落户长效机制,放宽外来人口落户条件。对来温连续居住、且参加社会保险满一年,积极维护社会稳定的人员,本人及其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子女等,均可以申请登记常住户口,享受常住人口相关政策待遇。
第四节扩大对外开放
全方位对外开放是温宿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所在。必须更加积极主动地实施开放带动主战略,坚持对内对外开放并举,扩大总量与提高质量并重,引进来与走出去结合,加快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抓住产业梯度转移步伐不断加快的机遇,以主动承接产业转移和招商引资为抓手,加强与西部地区在产业转移、资源开发、市场开拓等方面的联系与合作。以开放促发展、促改革、促创新。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把利用外部和社会资金作为“十三五”期间扩大投资的主渠道,千方百计扩大招商引资规模。充分发挥县域比较优势,打好“矿富、水丰、景特”三张牌,面向国内外,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建设大项目、发展大产业,提升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效益。围绕碳硅镁全产业链、文化旅游、纺织服装、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现代物流产业,引进规模大、带动力强的大公司、大项目,推动企业技术、管理和核心竞争力的跨越式提升。发挥特色资源优势,开展产业链招商,壮大产业集群,形成战略联盟。着力改善投资环境,在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着力抓好投资软环境建设,不断改善和优化政策、法制、体制、工作生活及人文环境。“十三五”期间累计引进资金55亿元,年均增长10%。
加快对外开放步伐。充分发挥温宿县沿边优势,加快推进与中亚等国家以资源互补为主的经济技术合作。依托特色优势资源和中央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时机,以工业园区为载体,加大工作力度,大胆探索“飞地”工业园区建设模式,把“一城四园”建设成为温宿县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基地和加快向西开放的重要窗口。
第十三章 坚持融合发展 深化对口援温工作
紧紧抓住打造“一带一路”重大战略的历史机遇,按照中央第二次新疆工作座谈会议精神,充分发挥温宿县主体作用和金华对口援温的助推作用,进一步健全完善对口支援工作机制,更加注重扩大就业,更加注重抓好教育,更加注重人才援疆,更加注重向基层特别是农牧区倾斜,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建设,更加注重促进民族团结,更加注重支持反恐维稳能力建设,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和内生动力,助推温宿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第一节突出民生建设
加强产业合作,提力就业创业。紧紧围绕农产品、纺织服装业和旅游业,解决南疆就业难问题。围绕“菜篮子”工程,着力发展设施农业。充分发挥浙金温宿设施农业集中育苗中心项目的带动效应,建设设施农业示范基地;持续开展食用菌的技术推广;加强温宿农产品销售平台建设。积极打造旅游支柱产业。抓住天山托木尔片区成功列入世界自然遗产的契机,打响温宿旅游牌。充分发挥托木尔大峡谷游客服务中心的功能和作用,提升大峡谷的品位和档次;助推天山托木尔大峡谷景区开展4A5A级旅游景区创建;持续增强对天山托木尔大峡谷等温宿旅游资源的营销宣传;加强旅游人才培养,全面提升温宿旅游软硬件水平。加大产业招商引资活动力度,助推温宿工业产业发展。加强经贸交流合作,承接产业转移;支持中小企业创业平台建设,为温宿产业发展提供支撑;充分利用由温宿县、金华市供销社联合成立的园疆公司这一销售平台,推动温宿红枣、核桃等优质农产品在内地的销量并打响品牌;助推温宿电商业发展。
夯实教育基础,提高综合素质。以稳步推进双语教育、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建设、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为重点,以创建教育强县为核心,科学规划“十三五”教育援疆重点工程项目,扎实推进教育援疆工作,充分依托对口援疆有利契机,促进全县教育工作跨越发展。
打造惠民精品,提质民生改善。集约资金,重点建设一批有示范带动效果的民生项目,着力解决各族群众生产生活中最直接、最现实、最急迫的民生问题,让广大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继续支持好“安居富民”、“农牧民增收”等民生工程建设,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坚持资金项目向改制的农林牧场倾斜;继续实施“光明行”活动、青少年眼健康工程等健康普惠工程;加大对乡镇基层卫生医疗设施支持力度,逐步提升医疗水平;对温宿县贫困大学生进行生活补助,注重援疆资金的普惠性。
夯实基层基础,提升维稳能力。加快推进农村文化礼堂建设,注重文化礼堂和基层组织的功能。以切断宗教极端思想传播渠道,提高维稳处突能力为重点,着重支持边远、落后乡镇和村级薄弱基层组织政权的建设工作,帮助重点乡镇和村级组织改善必要的警用装备、技术装备条件。加大对反恐实战训练中心的支持力度,增强图侦、技侦信息化能力,提升科技强警水平。加强对公安、安全工作干部、人才和技术支持,提高反恐维稳能力。
第二节促进全面交流交往交融
注重人才援疆,提领智力支持。研究完善援疆人才选派政策和人才保障政策,建立统一的援疆干部人才管理和服务体制。建立“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机制,分“拔尖人才、中坚人才、基层人才”三个层次来培养帮带提升当地人才水平。通过“课题结亲共建、人才结对带培”活动,形成拔尖人才带培机制;通过实施“帮带提升”工程,形成中坚人才成长机制;通过“实训基地”项目,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加强培训,开展党政大讲堂、选派干部赴金挂职锻炼等活动,形成基层人才辐射机制。
加强交流交融,提促民族团结。推动温宿和金华人民群众双向交流常态化,以交往交流促交融交心,通过深入挖掘和弘扬两地优秀的传统文化、组织开展青少年“手拉手”、“浙江人游温宿”文艺交流、书画摄影交流采风、温宿好声音系列活动等主题活动,进一步促进民族团结,传播现代文化,巩固和升华两地人民的深厚情谊,促进两地文化交流融合发展。
第三节创新援疆工作机制
健全和完善对口援疆工作机制。积极主动与浙江金华援疆工作前方指挥部做好服务配合,及时协调解决好援疆工作出现的新问题,形成职责明确、衔接顺畅、便捷高效、联系紧密的组织体系,实现重大事项统一研究、统一安排、统一行动,确保对口支援工作有力有序有效推进。简化对口支援审批程序,减少审批环节,采取并联审批、限时办结、超时默认等有效措施,提高审批效率。加强对口援疆资金和项目的监管,严格执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和竣工验收等基本建设制度,切实加强对口援疆资金和项目的检查、稽查和审计,确保资金安全、项目安全和干部安全。不断完善援疆干部服务保障机制。一如既往地关心、爱护援疆干部,充分信任大胆使用援疆干部,为援疆干部创造更好地工作条件和后勤保障,深化与援疆干部的情感和工作交流,确保援疆干部顺利工作、健康成长。积极探索援疆工作的新途径。认真学习和研究中央对新疆工作的新要求和新举措,认清援疆工作的新形势、新特点,不断探索援疆工作的新途径,在人才、就业、产业对接等方面寻求援疆工作的新突破。
第十四章 携手共奋进同心促跨越开创新篇章
第一节 明确实施主体
明确政府职责,创新实施机制,采取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调控引导社会资源,合理配置公共资源,保障本规划顺利实施。强化政府市场监管,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动力,确保规划提出的产业发展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加快制度创新和政策调整,建立健全利益导向机制,推动规划提出的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目标任务得以实现。强化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运用公共资源全力保证规划确定的公共服务目标任务顺利完成。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辅之以必要的经济手段,全力推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加强领导,确保规划提出的体制改革任务如期完成。
第二节 加强政策引导
国家和自治区十分重视南疆的经济社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倾斜政策和扶持措施,温宿县在政策、项目、资金等方面将得到国家和自治区的大力扶持,有力地促进了温宿县的发展,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对推进新疆经济发展和长治久安作出全面部署,尤其是推进“ 一带一路”建设宏观大背景,为温宿县的大建设、大开发、大发展创造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各级领导要充分认识和把握这一历史机遇,深刻理解国家政策取向,用足用好国家支持贫困地区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在积极争取国家和自治区政策倾斜的同时,重点围绕促进产业发展和民生工程建设,积极完善相应的配套政策和措施,确保在切实改善民生和优势产业发展上实现重点突破,为完成“十三五”规划重点任务提供强有力的政策保障。
建立和完善规划实施的政策体系,围绕规划确定的目标和战略重点,制定和实施财政支持政策、价格调节政策、产业发展促进政策以及科技、教育、人才保障政策,继续用足用好国家支持贫困地区发展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按照集中力量办大事原则,在经济发展和财力增加基础上逐年增加县级财政投资规模,县级财政资金重点向新农村建设、扶贫开发、科技教育、民生改善和资源环境等政府主导发展的领域倾斜。研究制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引导产业集群发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增长方式转变、促进循环经济发展、鼓励节能及建立节约型社会的政策,研究制定完善促进就业和再就业、促进体制改革的政策,增强对经济发展、社会管理、改革开放的统筹协调。
第三节 加强组织管理
加强监督,面向社会和群众广泛宣传规划,增强规划实施的透明度,在全社会形成关心和参与规划实施的氛围。积极争取国家和自治区支持,加强与金融机构的沟通与协调,扩大招商引资,保障重大项目和重点领域建设资金供给。加强对规划实施的跟踪分析,进一步完善考核指标体系,重点做好对经济增长、就业、价格等预期目标的监测预警。加强年度计划与规划的衔接,积极引导资源配置,充分发挥政府的组织协调作用,有效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规划确定的预期性目标基本一致。建立健全规划评估机制,对规划执行进行中期评估和后期评估,总结经验和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保证规划顺利实施。
第四节完善规划协调机制
加强规划衔接。推动“多规融合”,做好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之间的衔接,确保总体要求一致,空间配置和时序安排协调一致,形成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为统领,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以生态规划和旅游规划为引领,以专项规划、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为支撑,形成各类规划定位清晰、功能互补、统一衔接的规划体系。
第五节 做好监督评估
实行规划目标责任制,及时分解落实规划确定的发展战略、任务和政策,明确部门分工,落实部门责任,并将其列入各级政府考核目标。要加强对各乡镇、各部门工作的指导,加大统筹协调、督促检查力度,科学严格绩效考核,构建领导有力、衔接有序、配合密切、协调顺畅和运转高效的工作机制。有关部门要跟踪、监测、分析相关领域规划实施情况,研究年度实施情况和实施中发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及时向县人民政府报告。县政府要自觉接受县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对规划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为完成规划目标提供有效的机制保障。在本规划实施的中期阶段,由县人民政府组织开展全面评估,并将中期评估报告提交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需要对本规划进行修订时,要报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在规划实施期间,当遇到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或因其他重要原因使实际经济运行严重偏离规划目标,需要调整本规划时,县人民政府应适时提出建议,提请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批准实施。